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实践与思考

2015年12月06日 9:37 330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建设工程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劳动力群体的结构性变化,短缺的劳动力资源和高额的劳动力成本已经成为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传统建筑体系面临着所需劳动力多、对技术型人力的依赖度高的难题,由此带来的质量控制困难、材料浪费严重等问题越来越显著。在此背景下,建筑产业现代化势在必行。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作为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先行者与领导者,积极引导与培育建筑工业化设计与建造技术,目前已形成PC建筑体系、模块建筑体系、钢结构建筑体系、承重保温一体化砌体结构建筑体系等系列工业化建筑体系。结合本人近年来建筑工业化的设计实践,对建筑产业现代化主要有以下三点思考:
  一是研发及推广应用多种工业化结构体系,为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市场提供多种技术解决方案。建筑业转型升级是一个长期的课题,无法一蹴而就,我国的建筑产业化处于探索和实践阶段,各地政府都在积极推动该项工作的技术研发与落地工作,积极应对未来的劳动力短缺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市的建筑产业化还是以预制混凝土结构作为最主要的推动抓手,很多新型工业化结构体系无法得到良好的市场引导、技术扶植和政策支持。而工业化建筑作为未来建筑技术发展的趋势,每种结构体系均应有其工业化发展的技术方向和技术路径,应该为市场提供多种技术选择方案和建造方式。
  二是现有工业化建筑体系技术研发的系统性问题突出,亟须通过完善配套建筑技术与产品提升新体系核心竞争力。建筑是个大型综合体,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涉及多个学术领域的交叉与融合,其技术研发应遵循体系性的原则,但由于当前建筑新体系研发多属于企业自主行为,很难形成系统性、连贯性的研究工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严重,使具有优势的工业化建筑新体系缺乏核心竞争力,新体系不能有效地形成推广。
  三是积极构建面向建筑全产业链的建筑产业信息化平台。现在的产业链在工业化建筑发展中亟待整合。我们之前的传统建筑产业链是直线型的,从策划、规划、设计、施工,一直到生产采购。而工业化建筑对产业链提出了环绕型的改变需求,很多在之前置于后端的环节,在工业化的模式下恰恰需要提到前端。另外一个明显的需求是产业链之间加强衔接的改变需求,工厂化制作的产品对现场的建造提出了更高的精细化要求,对原来现场安装的部品提出了工厂流水线安装的精细化接口需求,对质量监管的方式和流程也都提出了精细化要求。这两个需求在现状产业链条件下都无法实现。因此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开始建立工业化建筑设计平台的尝试,并在最近开展的住宅产业化实践中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和应用。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