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LME评论:期铜微涨 此前因嘉能可暴跌拖累触及一个月低点

2015年09月30日 10:14 112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LME

  据道琼斯伦敦9月29日消息,LME期铜周二触及一个月最低后回稳,但对中国经济严重放缓将殃及商品需求的担忧持续,拖累商品公司股价大跌。
  伦敦时间9月29日16:00(北京时间9月30日00:00),三个月期铜微幅收高0.1%,报每吨4,970美元,盘中创下8月底以来的最低水平每吨4,915.50美元。
  期铜离8月触及的六年低点4,855美元不远。
  但也有分析师称,中国需求前景改善和股市企稳的预期帮助期铜持稳。
  有报道称,中国国家发改委日前批复北京、天津和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总投资共计4,647.73亿元,分析师称,该消息令铜削减跌幅。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
  Commerzbank的商品分析师Daniel Briesemann称,“在周一收跌后,市场出现一个温和回升,因中国公布新的刺激项目,要推进一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
  有分析师称,全球股市的反弹为基本金属提供助力。
  S&P 500股票指数最新上涨0.2%,报1886点。
  但仍有部分铜市交易商仍担心佳能可,因该公司在全球工业金属供应链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改公司陷于债务危机,其会选择出清大量的金属库存,这意味着市场上的供应过剩规模将进一步膨胀。
  Numis Securities的分析师称,“如果佳能可向市场大量释放商品库存,届时,商品价格将进一步下探,而这将进一步加深佳能可的问题,但我们怀疑即便是总价值170亿美元的金属库存被释放,其影响也不至于像当年雷曼兄弟倒闭时引发的商品价格暴跌的程度。”
  矿业和贸易巨擘嘉能可周一在伦敦市场暴跌近三分之一,周二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也急挫逾30%,悲观情绪蔓延至大宗商品和矿业股,但之后在伦敦市场反弹,且几家券商称对该公司债务的担忧有些过头。
  在周一暴跌后,嘉能可周二表示,该公司务在"运营和财务方面仍然强劲",不存在偿付能力问题。"嘉能可没有债务契约,仍有坚实的信贷和可靠的融资渠道。"声明中还称,对公司大宗商品业务的中长期基本面有信心。
  Ayers Alliance的投资长Jonathan Barratt称,"当嘉能可传出不利消息时,人们会变得紧张。"而亚洲商品公司来宝集团最多下跌15%。
  中国金融市场将因十一假期从周四开始休市一周。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降幅创四年最高,因成本继续上升且产品价格继续下跌。这是中国经济放缓的又一迹象,也加剧了市场悲观人气。
  美国8月消费者支出强劲增长,一项衡量通胀的关键指标小升,反映出美国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可能促使美联储在全球经济疲弱的大环境下开始升息。
  花旗分析师David Wilson称,“价格跌势看来是基于担忧,而不是事实,走势过度了。
  投资者在消化铜供应过剩的因素,但哪里过剩了?上海保税区铜库存自8月减少了15万吨,中国8月精炼铜进口增加了12%。”
  全球铜消费近一半靠中国。
  数据显示,上周五基金将LME期铜净多头仓位自上周的16,513手减至12,506手。
  周四将公布的数据或显示中国9月制造业连续第二个月萎缩。
  美国铝业决定将公司一分为二,将加大其削减成本或关闭不盈利的熔炼产能的压力,因对中国产量的担忧日增且铝价跌至数年低点。
  智利第二大铜矿产商-Collahuasi公司周二称,将减产30,000吨,这是在铜价大跌后,又一家主要铜矿产商主动采取措施应对铜价大跌后的挑战。
  这一减产规模相当于该公司去年铜产出的7%。
  Collahuasi公司为英美集团(Anglo American)和佳能可拥有。
  该公司在声明中称,"为了保持近年来深受困扰的运营的稳定,我们决定对项目运作进行重整。"2014年该公司产铜470,000吨。
  智利是全球最大的铜生产国,这也凸显一年多来的铜价大跌给矿产商带来的痛楚程度之深,因铜价大跌严重蚕食产商的盈利能力并令整个行业面临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为严重的生存危机。
  三个月期铝收高0.8%,报每吨1,564美元,盘中触及一个月低点1,542美元。
  三个月期锌收高1.6%,报每吨1,656美元。
  三个月期铅收平,报每吨1,657美元。
  三个月期锡收低0.3%,报每吨15,600美元。
  三个月期镍收高0.1%,报每吨9,875美元。

责任编辑:CHJ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