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耐微生物腐蚀双相不锈钢问世
2015年09月17日 11:26 4943次浏览 来源: 金属研究所 分类: 重点新闻
由于海洋工程装备及结构件是在苛刻的腐蚀性环境下服役,其水下结构长期受到海水的侵蚀及微生物的作用,因此对其耐蚀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海洋工程装备用不锈钢而言,海水中的氯离子腐蚀和微生物腐蚀一直是世界公认的难题,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因此均设立了国家战略项目支持该领域的研究开发,但是都还没有很好地解决该问题。海洋工程材料的微生物腐蚀和生物污损问题每年给国家造成近万亿元的经济损失和30% 以上海中航行体的能源浪费,已成为严重制约重大海洋工程技术和装备发展的技术瓶颈之一,其导致的材料失效问题更是严重地影响到海洋工程装备的可靠性和寿命。因此,海洋工程材料的微生物腐蚀失效机理与防护技术已成为我国海洋工程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研究证实,导致海洋用金属结构件微生物腐蚀的主要原因就是金属表面细菌生物膜的生成。如果能有效抑制和杀灭粘附在金属材料表面的细菌生物膜,就能有效缓解或抑制微生物腐蚀的发生。因此,利用抗菌不锈钢的抗菌特性及其对细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从而提高不锈钢的抗微生物腐蚀能力,是一个富有创新性的新思路。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杨柯研究团队利用铜离子的强烈杀菌特性,早在本世纪初就已经成功开发出奥氏体、铁素体和马氏体等多种类型含铜抗菌不锈钢,这些抗菌不锈钢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气单孢菌等细菌都有明显的杀灭作用。
针对不锈钢在海洋环境中形成的细菌生物膜,在研究员杨柯的指导下,该研究团队的徐大可和杨春光近期成功地研发出一种具有耐微生物腐蚀能力的抗菌双相不锈钢(2205-Cu)。研究结果表明,2205-Cu不锈钢在2216E培养基条件下与引起海洋微生物腐蚀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共培养7天后,杀菌率达到96.9%。共培养14天后,普通2205双相不锈钢表面上微生物腐蚀所导致的最深点蚀深度为9.50mm,而2205-Cu抗菌双相不锈钢表面上微生物腐蚀所导致的最深点蚀深度仅为1.44mm。通过极化曲线获得的腐蚀电流密度结果也显示,2205-Cu抗菌双相不锈钢具有极强的耐微生物腐蚀的能力,在2216E培养基条件下与铜绿假单胞菌共培养14天后,腐蚀电流密度仅为0.04μA cm-2,而普通2205双相不锈钢的腐蚀电流密度为0.20μA cm-2。
2205双相不锈钢是海洋环境下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双相不锈钢,近年来出现的关于海洋细菌腐蚀导致2205双相不锈钢失效的报道已经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2205-Cu这种耐微生物腐蚀能力极强的抗菌双相不锈钢的问世填补了我国在海洋抗菌工程材料领域中的空白,该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