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的熊市之殇
2015年08月21日 9:39 5361次浏览 来源: 第一财经网站 分类: 重点新闻
大宗商品熊市持续显露其杀伤力,全球最大的商品交易商嘉能可成为最新的受害者。
最新公布的半年报显示嘉能可今年上半年出人意外地净损失了6.76亿美元,低于此前的分析师们预计的盈利7.28亿美元。而就在去年同期,这家商品交易巨头仍有17.2亿美元的盈利进账。
作为全球最大的上市商品交易商,嘉能可以全球布局各种能源、矿产资源及出众的交易部门著称,分散投资以及顶尖的交易能力也被CEO格拉森伯格视为公司的护城河。但身形愈发庞大的商品熊市连续趟过两道护城河,显示当前市场所面临的困局远非分散风险和交易所能解决。
本月初,该公司宣布位于乍得的石油资产需做7.9亿美金的资产减值准备,而追溯到2013年5月该公司更是一次性计提了77亿美元的商誉减值(并购矿业巨头Xstrata带来的合并商誉),资产价格下跌带来的影响需要交易部门数年的交易利润才能弥补。
商品熊市抹去的不仅仅是公司利润,还有员工赖以生存的工作。
上月末,全球最大的矿产商英美资源宣布将在未来几年裁员53000人,相当于现有151000员工总数的35%。在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采掘行业的就业人数已经降至5年来的最低点。以铁矿石为经济命脉的澳大利亚,采掘行业的就业人数一年间便下滑了13%,铁矿石税收对学校、道路等公共服务的支撑力度也不断下降。对于业绩压力颇大的能源巨头或矿业巨头而言,裁员已是商品熊途上屡见不鲜的选择,部分尚未动刀的公司也已公开表示如情况继续恶化将最终不得不采取裁员措施。
最新的行情显示,短期情况并未转好。NYMEX原油价格及LME铜、铝价格均已创下近年来的最低点。
企业及个人何时才能摆脱商品熊市的阴影笼罩?一业内人士认为在全球大宗商品供需失衡状况难以改变的前提下,不宜言之过早。在其看来,全球大宗商品的需求端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2015年全球需求持续低迷,其中欧洲无复苏迹象,日本的安倍经济学已经实质破产,金砖国家经济也持续低迷。而在供给端产能过剩的问题依然存在,且美元何时加息只是时间问题,未来美元进入加息周期对大宗商品的长期影响更为关键。
就能源市场而言,BP最新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日本和欧盟过去一年的经济疲软抵消了美国的增长,其中欧盟的能源消费已经降至198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石油的消费增长在2014年仅增长了0.8%,全球产量的增长速度则达到了2.3%,供给增速为需求增速的两倍多。在BP集团首席执行官戴德立看来,2014年的能源动荡不应该被当作又一次周期性不稳定而予以忽略;相反,鉴于能源需求和供给均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动荡应该被看作能源市场上某些构成因素正在进一轮调整的标志。
而中国作为世界大宗商品市场的主导力量之一,对需求端的改善至关重要。尽管中国能源消费和生产增速都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但仍主导着世界能源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生产国和进口国。过去一年,中国的能源消费占到了全球消费量的23%,消费增长量则占到了全球净增长的61%。而中国的能源强度,即每单位产出所需的能源量,下降了4.5%,为2008年以来的最大降幅。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去除过剩产能与结构调整并行的背景下,高盛等投行报告认为,大宗商品的熊市之殇或将持续。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