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30载 开拓创新铸辉煌

写在江西有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立30周年之际

2015年08月13日 8:55 487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建设工程   作者:

  江西有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立30年来,风雨兼程,经历了事业到企业体制的转变,走过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困苦迷茫。该公司产业之初摸着石头过河求生存,从“一台钻机、一顶帐篷”到“一台桩机、几间竹棚房”,再到创建南昌勘测的超常规历史发展期,再经历了单一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到公路、市政、房建总承包转型的重大变革。30年来,公司基本实现了从数量扩张向品牌战略的转换,从单纯生产施工向总承包到多元经营总集成的变更,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管理创新型和资本运作的锐变,从传统管理向构建百年企业的转变,成为了集工程施工、工程测试、地产开发、矿业开发经营为一体,并在江西省建筑行业占据重要地位的综合性产业集团。
  市场创新艰难起步
  该公司成立之初的市场开发全部集中在江西省,而且多是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的单一的工程勘察和小型桩基项目。公司市场开发转型创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92年底承接的广深高速公路项目。当时该公司中标了广深高速公路部分桥梁的桩基施工任务,项目开创了公司跨省作业、大兵团作业、多专业、多机种总承包的先例。由于领导班子施工组织好、队伍素质高和施工装备精良,项目施工进度快,质量及技术水准高,项目工程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此公司承包工程变为常态,锻炼培养了一批有市场眼光、懂经营、懂技术的创新人才,迈入了公司桩基工程发展新历程。
  企业资质升级开创崭新局面
  由于受体制机制制约和经济低迷的影响,公司经历了桩基施工短暂的大发展后,1996年生产经营工作陷入困境。经过3年的摸索和痛苦挣扎,1999年12月底,该公司创新思路和经营方式,以非凡的胆识借船出海,公司用中国地质工程公司名义中标承担了广州内环路A2.17标段的施工,开创了公司真正意义上的桥梁施工和工程总承包施工。项目历时12个月,圆满完成合同任务。
  2002年年底,公司收获了通过借船出海成功实施广州内环路和江西梨温高速公路项目带来的喜悦,也尝到了寄人篱下的苦涩味道。经过深思熟虑,公司决策层作出了企业资质升级的重大决定。当时大部分职工都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公司经营层在总经理林万里的带领下,在面临全部资质可能被失去的风险下背水一战。最终该公司成为了自新资质就位以来江西省首批三家通过建设部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的企业,紧接着于2004年、2006年又分别获得了市政工程、房屋建筑工程一级总承包及其他配套资质。这些资质的取得,极大提高了公司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该公司在取得总承包一级资质前的年经营规模一直在五六千万元的合同额徘徊,取得总承包一级资质的头一年,公司新签合同额就高达4亿元,2009年新签合同额达到历史最高峰,为38.6亿元。
  技术和管理创新铸造企业生命力
  该公司成立之初的施工始于工程地质勘查,后结合当时地勘单位专业及技术人员特点,逐渐向桩基工程及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领域延伸。通过不断的技术积累和创新,公司于1984~1995年间组建了非常有特色的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施工队伍,安置了全局约65%下岗职工和转岗技术干部,为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产业属低端产品,准入技术门槛低,1995年后大量私人企业涌入该施工领域,对原地勘队伍转产而来的国有企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和致命打击。公司未能及时进行产业调整进入地基与基础工程高端领域,又缺乏进一步的技术创新能力及施工设备投入能力和勇气,施工设备老化、技术创新及管理水平低、施工手段单一,很快就被挤出低端领域产业市场,几乎接近破产边缘。1996年年底,公司对管理及组织结构进行了重大变更,原有的二级独立经营管理模式(建制分公司和建制处)全部取消,人、财、物全部收由公司总部直接负责,集中资源和人才。该管理模式的调整为公司实施大项目奠定了基础,也让管理者和参与者都尝到了创新带来的成功和喜悦,使员工上下对公司前景充满着信心。公司自广州内环路和江西黎温高速公路项目后,又陆续成功实施了以下代表性工程,记录着创新带来的变化和收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该公司有过辉煌的昨天,曾创造出令全国有色系统刮目相看的“江西有色”现象;该公司的今天也令人引以为豪,2010年公司完成了第二次股权改制工作,2013年完成了第三次股权结构的改革,2014年又通过第三次增资扩股,公司注册资本金由2亿元增至3亿元,取得的成就让人欣喜。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