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端产业链 铸就海洋强国梦

2015年08月03日 10:21 384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新材料前沿   作者:

  7月26日,由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主办,东北大学承办的“中国海洋工程中关键材料发展战略研究”咨询项目研讨会议在辽宁沈阳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有中国著名的超导和稀有金属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廉,压力加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韩恩厚,以及来自国内高校、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的30余位专家学者。
  会议以建立“北方海洋工程材料研发和腐蚀中心(简称北方海洋工程材料中心)”为主要目的,基于高校、研究院所的研究成果,以“产学研用”为目标,为海洋材料研发与应用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推动黄河以北,包括辽宁、山东、北京、天津等地的海洋工程材料发展,为我国实现海洋强国奠定基础。会上周廉院士提出的“形成完整产业链模式”,令笔者记忆犹新。

IMG_9692_副本
  形成完整产业链模式
  海洋装备的壮大是我国国计民生、国土安全等国家核心利益,对实现中国梦起着强大的助推作用。海洋工程先进材料是实现我国成为海洋强国的物质保证。目前海洋材料已列入“十三五规划”及国家863、973等项目,大力发展海洋材料已成为目前社会各界一致共识。但我国的海洋工程材料的发展与发达国家尚有一定差距。我国海洋工程先进材料发展落后的原因在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基础研究薄弱,缺乏海洋材料腐蚀专业研究机构,尚未建立完整的海洋材料体系及缺乏海洋材料战略的发展规划等问题。
  其次,在海洋工程用钢材料中,美国舰船用钢代表世界一流水平,而我国舰艇的主要用钢只相当于美国50~60年代水平。日本等国海洋平台、深海钻探、管线钢及特种钢代表世界一流水平;而我国在海洋平台、油气船、深海钻探等装备的大规格齿条钢、大线能量焊接钢、殷瓦钢、双相不锈钢等严重依赖进口。此外,在海洋工程用钛合金材料及复合材料方面,美国、俄罗斯、日本等海洋强国都有广泛的使用。我国用于海洋工程装备的钛合金只有钛总产量的4%,复合材料也仅是局部使用,而非大规模应用。可见,对于我国来说如何把先进材料用到海洋装备中才是最重要的。
  对此,周廉表示,要达到海洋强国的目标,就必须达到装备(资源的开发、舰船等)一流,采用新材料、先进材料是达到装备一流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海洋工程材料存在的问题就是阻碍我国实现海洋强国的重要原因。由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主办的“中国海洋工程中关键材料发展战略研究”咨询项目的开展,就是瞄准国家海洋战略重大需求,基于海洋工程研发中心、海洋工程材料设计单位、企业及大学院校研究中心协同创新、共同发展,促进最终形成从研发到应用、从设计单位到企业的完整产业链模式,使我国的海洋先进材料真正地落到应用中。

IMG_9627_副本_副本
  建立“北方海洋工程材料中心”
  “中国海洋工程中关键材料发展战略研究”咨询项目自开展以来,受到了各方的支持,先后建成了海南腐蚀试验中心、武汉协同创新及应用中心、南京海洋先进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北海洋工程中心、上海深海装备材料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另外,在武汉、南京、海南的中心都得到了政府、企业、高校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次会议为了推动北方海洋工程材料的发展,以建立“北方海洋工程材料中心”为目的。周廉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议,一方面,政府要为研究机构和企业搭建平台,提供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另一方面,希望大学院校、研究院和企业能够积极参与,并希望企业能投入资金支持,与研究机构进行积极的沟通,对产品的研发、应用提出宝贵建议。
  王国栋也表示对建立“北方海洋工程材料中心”的赞同,并提出,中心的建立是东北三省海洋工程材料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贯彻由发改委、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及中科院6月26日发布的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创业发展打造竞争新优势的实施意见”的文件,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指示。
  东北三省曾是我国的能源、重工业和农业基地,也是我国新工业发展的摇篮。东北三省把握着我国东北部的命脉,有鞍钢、 本钢、大连造船厂、渤海造船厂等重点企业,有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等大学与研究机构。若能够建成“北方海洋工程材料中心”将成为我国东北三省、京津冀、山东等地经济和海洋力量的推动力,也有利于“海洋强国”的宏伟战略目标的实施。
  周廉最后说,我国军事力量的壮大,不能单靠一个研究院、一个企业,合作很重要。要协同创新,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共同实现我国的海洋强国、海洋大国的目标!

责任编辑:于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