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动电池将成为中日镍氢电池企争夺制高点

2015年07月13日 15:33 486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年至2020年)》,将2015年之前的主要任务定位在混合动力汽车的推广使用和提高传统汽车燃油经济性上,之后再推广国内纯电驱动汽车。政策已明朗。世界镍氢电池主要由中国和日本企业生产,占全球产量的95%以上。全球镍氢电池70%以上在中国生产,中国镍氢电池企业主要包括超霸、豪鹏、比亚迪、环宇、科力远、力可兴、三普、迪生、三捷、量能、格瑞普等。日本企业松下、汤浅、三洋已将小型镍氢电池生产转移到中国。镍氢电池的主要市场是HEV和消费类电池产品。混合动力电池将成为各方争夺的制高点。期待国内镍氢电池能在国产混合动力车(HEV)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一)稀土储氢合金是稀土元素的第二大应用领域,它主要原料是高丰度的镧、铈元素。据推测,在磁性材料需求的牵引下,到2020年全球稀土产量将超过20万吨,其中不可避免地将产生约13万吨左右的镧、铈等元素,可以满足储氢合金生产的需求。
  (二)稀土储氢材料应用研究和推广利用,将对储氢合金的研究和应用起到带动性作用。稀土储氢材料的应用远不是局限在电池方面,它在氢气提纯、存储、燃料电池以及储能储热等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应用前景,特别是燃料电池和储能储热方面的应用,经过若干年的发展,这些应用极有可能改变全球能源的供给结构,将对世界能源发展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三)低成本稀土储氢合金
  稀土储氢合金占镍氢电池材料成本的40%以上,燃料电池中利用聚合物膜作为电极,支持氢氧反应后产生电能,聚合物膜必须经过特殊加工,以承受高温和机械应力。成本高、制氢过程复杂成为燃料电池发展的主要障碍,氢气通过电解或蒸汽重组的方法得到,不过这两种方法成本颇高,制造同样质量的天然气所需的成本为制氢的1/2甚至1/3。相关的技术均还有大量进步的空间,如果燃料电池的成本能够降低,则能够真正作为汽油/柴油燃料的替代能源.其成本的降低对降低相应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动力车的造价,大幅提高镍氢电池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有着重要意义。对于燃料电池来说,还有多项技术难题等待解决,例如,铂催化剂的高成本、密封技术的复杂工艺、体积庞大的储氢罐以及启动时间较长等问题。稀土储氢合金中Ni、Co等元素所占成本最大,降低单位产品Ni、Co的用量将成为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