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钛面临“淘米”式洗牌

2015年07月09日 10:24 531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钛资讯   作者:

       近期,海绵钛价格温和上扬,已悄然迈上5万元/吨的台阶。从上年最低4万元左右的价格一路上涨,价格尽管仍处在低位,但上涨幅度仍然是相当可观的,至少打开了海绵钛企业的微利空间。近几年来,随着价格的逐步走低,海绵钛企业面临的选择是支撑不下去的企业停产(抚顺钛业、唐山天赫等)、挺下去保存实力的企业减产(遵义钛业、朝阳金达、鞍山海亮、中信锦铁等),上下游链条链接较好的企业稳产(双瑞万基、宝钛华神等)。有的停产企业可能已经从此退出海绵钛行业。今年上半年的变化是在价格温和上扬中彼此悄然增产,仍在持续生产海绵钛的各家钛企心情似乎也随着价格上扬从哭脸逐步过渡到了笑脸,只是这个笑脸笑得不够踏实。因为,停产的一些钛企在观望中残存死灰复燃的念头,减产的企业几乎都在筹集资金增产。一旦复产、增产速热起来,酸涩的甜头就会夹杂苦涩的味道。
  走访钛企市场之路,感觉海绵钛企业的未来面临“淘米”式的洗牌。众所周知,用米做饭先要淘米,把夹杂在米粒中间的泥沙杂屑淘洗干净。但把握不好又会丢失米中的营养成分。如今海绵钛行业发展就是一个“淘米”洗牌的过程。这个过程很复杂,在淘掉了泥沙杂屑的同时,把握不好也会丟掉了一些“营养成分”,导致一些优势企业举步艰难。
  “淘米”是一个淘汰的过程。缺失创新能力、缺失产品品质、缺失成本优势、缺失新品研发、缺失实力抗衡的企业会在一次次的“淘米”过程中被洗尽出局。然而,仅靠企业自律调整把握如何“淘米”是不够的,这需要宏观层面来主导“淘米”的标准。倘若仅由企业相互踩踏,市场反复清洗来“淘米”,这个过程比较漫长,也会让优势创新型企业受伤,对整个行业是震荡,对科学利用资源是损伤。所以,宏观层面的约束、行规、门槛才是“淘米”洗牌的最佳途径,也是梳理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什么说海绵钛行业面临“淘米”式洗牌的漫长过程?为什么说海绵钛行业“淘米”式洗牌需要宏观层面来把控以最大限度减少资源的浪费?因为,面对价格温和上扬的刺激,停产的欲复产、减产的欲增产、新建的欲快产,大家都想抓住时机“弄”一把的结局必然是产能过剩导致产量的实际过剩,导致去库存还没完,新库存又雪上加霜。涉钛企业也清楚在温和上扬的价格中,接着还会面临“淘米”洗牌,谁也不甘心退出,彼此都存侥幸心理,期盼着温和上扬的价格会走得更远,给企业一个“喘息”的机会,殊不知“共进”必然导致“共退”。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缺失创新能力、质量品质、成本优势、实力后盾,迟早会被“淘米水”冲走,结局惨然。
  据悉,最近美国一家公司带着先进的海绵钛工艺技术到中国,希望寻找合作企业。据说,该工艺生产出来的海绵钛品质优良,适用于航空产品。目前,国内已有两、三家海绵钛企业与其洽谈,另有几家也产生洽谈的合作意向。纵观这些涉钛企业,自身也知道若要不被“淘米水”冲走,就要强大企业的创新、品质、成本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在“淘米”过程中存留下来,走得更好。
  钛业前景依然灿烂,“淘米”过程仍旧残酷。尽管钛业人发展的信心里面蕴藏着酸甜苦辣,但要相信海绵钛行业仍然处在一条曲折却可持续增长的长期通道里。当前要面临的仍是自身把控、市场调控、宏观管控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比较难受的过程,同时,也要相信自己,做好做优做精企业,就不惧“淘米”的洗牌。

责任编辑:陈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