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精图治 行稳致远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改革发展纪实

2015年07月03日 8:59 343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大型中央企业,主业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建筑工程、相关贸易及服务,位列2014年“世界500强”第398位,“中国100大跨国公司”第34位。作为一家成立只有30多年的企业,中国有色集团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广大行业同仁以及《中国有色金属报》等媒体的支持和鼓励下,已经从一家小企业逐步成长为拥有6万名干部职工、业务遍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40余个有色金属品种的有责任、有担当、有作为的大型企业集团。
  让我们走近中国有色集团,回眸这家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改革发展轨迹,共同感受一段创业与成长的故事。
  敢为人先:
  走出国门的“先行者”
  中国有色集团以国际工程承包起家,是最早走出国门,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吃螃蟹”的有色金属行业企业。1983年,公司的前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对外工程公司正式宣告成立。作为当时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唯一的外经窗口企业,中国有色集团甫一成立就满怀憧憬地实施了“走出去”战略。
  2009年4月13日,习近平同志视察中国有色集团总部时称赞中国有色集团干部职工“有一股劲儿、有一种精神”。事实上,早在中国有色集团初创时期就深深地埋下了敢为人先、拼搏奋进的可贵精神基因。依靠19名员工、1200万元借款,中国有色集团干部职工凭借特有的韧劲儿、闯劲儿,依托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技术与人才优势,解放思想、大胆开拓,从不起眼的民建项目入手,一步步积累市场、人脉、信誉,逐步介入有色金属类工程承包领域。公司创业之初,先后承建了约旦、埃及、科威特、泰国、新加坡、菲律宾的住房、排水、道路等市政工程,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有色集团进入伊朗并且在伊朗的工程承包市场大放异彩,打开了企业良性发展的大门。公司承建的项目生产出伊朗第一块铬铁合金、第一块锰铁合金、第一块钼铁合金、第一块锌锭、第一吨氧化铝、第一吨电解铝,为建起伊朗的有色金属工业体系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承建的伊朗哈通·阿巴德铜冶炼厂是我国首次成功对外输出闪速熔炼技术,承建的佳加姆氧化铝厂改造工程使此前投资5亿美元未能生产的氧化铝厂起死回生。凭借在伊朗市场的稳扎稳打,中国有色集团逐步培育了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探索出了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为后盾,以出口先进的有色金属冶炼技术为龙头,带动设计、设备出口、建设安装施工承包、试车投产和专家技术服务一条龙的“交钥匙”模式。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国有色集团先后承建的国际工程项目已经遍及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正在执行的境外工程项目合同额超过50亿美元,将继续拉动国内装备出口25亿美元以上,每年带动国内劳务输出约12500人,解决东道国就业超过11000人。同时,中国有色集团通过广泛承揽境外工程项目,将中国成熟的有色金属采选业技术和大型成套设备输出到项目所在国,带动了国内数百家装备企业、材料供应商和施工企业“走出去”,形成了鲜明的集群效应。
  目前,中国有色集团出资企业中色股份的总承包,中国十五冶的建筑施工、设备安装,中色国贸的物流保障,沈阳设计院、中国瑞林的设计,鑫诚监理的监理,沈冶机械、中色泵业的装备制造,形成了完整的工程承包产业链,在越南、哈萨克斯坦、伊朗、沙特、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埃塞俄比亚、苏丹、赞比亚、蒙古等国家和地区承建了一批高速公路、住房、水泥厂、铜矿山和冶炼厂,创造了这些国家的诸多“第一”,获得了中国首个境外工程鲁班奖,并多次入选“全球最大的225家工程承包商”、“全球设计公司200强”。
  2014年,中国有色集团全年新签国际工程合同额再创历史新高。仅在哈萨克斯坦一个国家,目前正在建设的哈铜巴夏库、阿克托盖铜选厂两个项目均为世界级铜矿山项目,采选规模均为2500万吨/年,合同总额合计超过10亿美元。其中,2014年12月14日,李克强总理与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共同见证了阿克托盖铜选厂工程承包合同的签署,为中国有色集团进一步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鼓舞了士气。
  机遇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基础设施领域的“走出去”步伐。中国有色集团总经理、党委书记张克利表示:“从创业以来积累的国际工程承包优势,使我们在一带一路沿线的20多个国家以及非洲多个国家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有力拉动了中国技术和设备的输出。这种走出去的模式我们还将继续巩固和发扬,努力把国际工程承包业务打造成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点。”
  聚焦主业:
  资源开发的“力行者”
  应时而动,顺势而为。上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进入全球化资源配置时代,中国有色集团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由单一的建筑工程向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建筑工程、相关贸易及服务三大主业发展,完成了由成长到成熟的蜕变。
  1990年,中国有色集团在泰国投资建设了第一家铅合金厂,迈出了国际产能合作的第一步。此后,中国有色集团陆续在赞比亚、蒙古、缅甸、刚果(金)、塔吉克斯坦等国开发了一批有色金属资源项目,国际产能合作不断升级。目前,中国有色集团在境外拥有8座矿山和8个冶炼厂,境外产能近60万吨/年。其中,在中南部非洲成功探索出了“赞比亚开发模式”。1998年,中国有色集团通过国际竞标取得了赞比亚谦比希铜矿的控股权,该矿是中国在境外投资建设的第一座有色金属矿山。以该矿为根据地,中国有色集团在赞比亚和刚果(金)形成了年产铜43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赞比亚最大的中资企业。在亚洲,中国有色集团投资开发的蒙古图木尔廷敖包锌矿是中蒙最大的合资矿山企业,被中蒙两国称赞为“中蒙合作的典范工程”;投资建设的缅甸达贡山镍矿项目总投资超过8亿美元,是中缅矿业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在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投资的金矿将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利润点,成为中国和中亚国家挽手前行的典范项目之一。“开展境外资源开发的实践,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获取资源是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立身之本、强身之道。当前,我们正在充分依托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发挥已有项目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积极参与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全球化配置,以期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张克利如是说。
  目前,中国有色集团正在稳步推进“优先发展铜、钴、镍,积极发展铅、锌、金,创造条件发展稀有、稀土等品种”的资源战略,资源开发业务涉及勘探、可研、在建、生产经营等各个阶段,拥有重有色金属资源量近2000万吨。在境外,中国有色集团初步形成了赞比亚和刚果(金)铜钴资源、缅甸镍资源、蒙古锌资源、塔吉克斯坦黄金资源等七大资源基地,尤为难得的是在海外投资开发的过程中,未出现一例亏损项目,实现了境外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在国内,中国有色集团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大冶有色铜冶炼基地、红透山铜基地、赤峰铜锌锡基地、南方稀土基地等八大工业基地。
  以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业务为中心点、以建筑工程业务为基本点、以贸易及相关服务业务为增长点,中国有色集团逐步确立起三大主业联动发展、协同运营的良性发展格局,在国内外形成了集有色金属勘探、设计、施工、采、选、冶、加工、装备制造、物流贸易为一体的完善产业链,拥有了一大批熟悉国际矿业资源开发、工程承包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投资及商务人才。在有色金属采选冶、材料加工、装备制造等领域,中国有色集团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的核心技术,在铜火法及湿法冶炼、锌冶炼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拥有了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5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个国家级研发平台、24个省部级研发平台、7家设计研究单位,被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国家创新型企业。
  历经市场大浪淘沙的锤炼,中国有色集团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出资企业。其中,大冶有色集团作为“一五”时期的重点项目,是中国五大铜基地之一,正在打造“千亿企业升级版”;中色东方集团跻身世界钽冶炼加工企业三强,是中国最大的钽、铌生产基地和唯一的铍科研生产基地;中色奥博特公司是山东省最大的铜加工企业,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中色国贸公司是中国有色集团推进规模化经营的重要支撑;桂林矿地院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平桂飞碟公司被称为“广西工业的摇篮”;沈冶机械公司是世界第三的制铝设备供应商和亚洲最大红土镍矿回转窑和炼铁大中型混合机供应商;中色泵业公司是我国唯一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隔膜泵专业生产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珠江稀土公司是我国唯一的一次分离15种稀土元素的企业。
  中国有色集团正以一种昂扬的态势奋然前行。
  共同发展:
  善于合作的“同行者”
  “独行快,众行远”。中国有色集团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探索形成了“互帮、互补、共促、共赢”的合作模式,与众多合作伙伴建立了长期而良好的关系,树立起“互利共赢、善于合作”的同行者形象。
  善于合作,首先体现在内部的团结协作。中国有色集团成员企业之间,形成了相互协同、优势互补的良好传统,打造了一批区域合作典范。在赞比亚,谦比希铜矿和卢安夏铜矿开采的铜精矿送至铜冶炼公司进行冶炼;谦比希铜矿的尾矿则作为湿法公司的原料;铜冶炼公司产生的低浓度废酸回收后,用作湿法公司的生产原料,实现废酸循环利用,解决了环保和原料供应问题,最大程度地发挥了资源的价值。在国内,中国有色集团在辽宁地区拥有8家出资企业,2013年“8.16”特大水灾发生后,中国有色集团出资企业抚顺红透山矿业公司遭受重大损失,中国有色集团沈阳矿业投资公司等所有在辽企业纷纷伸出援手,积极提供资金、物资、人力等方面的支持,努力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点,有力地推动了红透山矿业公司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充分彰显了团结的力量。
  众人拾柴火焰高。中国有色集团注重加强与行业系统内外的抱团发展,与有关地方政府、银行机构以及中铝云铜公司、太原钢铁集团、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建材集团、中国远洋集团、中信集团等国内企业和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其中,中国有色集团与中铝云南铜业公司共同投资的赞比亚谦比希铜冶炼厂,是我国在赞比亚投资建设的最大的铜冶炼企业,成为中国企业抱团出海的典范项目。缅甸达贡山镍矿项目是中国有色集团成立以来,参建单位最多的一个项目,不仅有包括中国有色集团8家出资企业在内的众多国内一流的设计、建设、监理、设备制造企业参与其中,还云集了来自澳大利亚、乌克兰、俄罗斯等国的众多知名专家,是真正体现中央企业“走出去”特色的重大项目,树立起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崭新丰碑。2012年,中国有色集团依托赞比亚4家出资企业设立的中国有色矿业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这是第一支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的非洲概念股,中国黄金、航天科技、中国物总、中国铁建等企业作为该公司的基石投资者,共同打造了国际矿业资本运作平台,书写了中国企业联合出海的华彩篇章。
  “一花独放不是春”。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有色集团在带领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方面也有了更大的作为。借助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东风,中国有色集团启动了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的建设,为国内有色行业和相关产业的企业搭建了一个“集群式走出去”的平台。赞中合作区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有色金属矿冶为主,加工、机械、建材等配套产业为辅的产业集群,成功引进35家企业,其中中资企业33家,协议投资额14.5亿美元,年产值达到18.5亿美元,对我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发挥了独特的作用。2015年3月31日,赞比亚总统伦古在中国访问时专程莅临中国有色集团并出席了在此举行的“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暨旅游论坛”,见证了赞中合作区与11家中国企业签署了总额1.2亿美元的合作协议。以赞中合作区为代表,中国有色集团在与中国企业特别是有色行业企业携手“走出去”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尝试,在资源开发、建筑工程、国际贸易等领域开展了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的友好合作,企业的活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得到不断提升。
  合作共赢,还体现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大情怀。作为中央企业,中国有色集团时刻铭记自身所肩负的神圣责任和光荣使命,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用点滴的担当提升企业境界。除了在国内外积极抗震救灾、帮贫扶困、关爱员工之外,中国有色集团特别注重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致力于建设“碧水蓝天下的绿色企业”,主动投身当地公益事业。仅在赞比亚、刚果(金)、蒙古、缅甸地区,中国有色集团便为当地提供了17000个稳定的就业岗位,缴纳税费超过3亿美元,社会捐助折合2000万美元,先后发布了在赞比亚、蒙古、缅甸的国别社会责任报告。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在赞比亚、蒙古的矿山纷纷减产、停产的情况下,中国有色集团坚定不移地推行“不减少一吨产量、不裁减一名员工、不减少一分投资”的政策,并抓住机遇相继收购了赞比亚卢安夏矿业公司、澳大利亚特拉明矿业公司、英国恰拉特黄金公司,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为项目所在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为世界经济繁荣作出了努力。
  当前,我国正在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强国,全行业正在着力解决影响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健康发展的诸多结构性矛盾,在产业布局、资源保障、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积极寻求共赢共进之道。张克利总经理表示:“中国有色集团将充分发挥善于合作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加强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的联系和沟通,寻求友好合作契机,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同托举起有色金属工业的强国梦想。”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回顾中国有色集团一路走来的发展历程,张克利始终不忘前人的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一代又一代中国有色集团人,在根底浅、家底薄、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开创了良好的发展局面,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有励精图治、行稳致远,才不会辜负老一辈中国有色人的殷切期待。”
  “肯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带着这份期待,中国有色集团将努力适应经济“新常态”,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行业同仁的支持和帮助下,以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为契机,抓战略、转作风、管班子、强管理,遵循规律办企业,稳步提升发展质量与经营效益,全力以赴求发展、保增长,努力为“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稳步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矿业集团迈进,为我国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罗娜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