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持“钛链”当空舞——专访宝钛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雷让岐
2015年06月03日 15:37 9979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钛资讯 作者: 潘廷祥 陈岩
自行车链条长了松松垮垮传动软弱无力,链条短了难以扣上无法对接使用,只有齿轮链条吻合方能正常运转。企业的发展其实也是存在着链条齿轮效应,适合对路的链条才会支撑、助推、延伸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新未来,钛时代。”在2015中国钛年会暨钛产业发展论坛、钛谷(宝鸡)产品交易博览会期间,记者采访了宝钛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宝钛华神钛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雷让岐。他说,未来在航空、航天、航海、化工、医疗、建筑、民用电子等众多行业以及一些细分领域会出现广泛共享钛应用的局面,在研发、生产、走向市场的转型过程中,钛产业迎来了“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发展空间,不管是国有钛企还是民营钛企,谁能凭借智慧走在高端钛产品的前沿,谁就是某个领域手持“钛链”当空舞的推动者,也是促进中国钛产业迈出低谷的一次洗礼。
钛产业是朝阳产业
雷让岐说,尽管现在钛产业处于低谷时期,但它毕竟是一个朝阳产业,总体呈现持续增长发展的势头,应用领域将会在航空、航海、航天、化工、电子、汽车、民用、医疗等众多领域广泛使用。宝钛集团之所以在宝鸡承办“三会”,就是要在近几年钛产业的低谷时期,聚集钛业群体,提振钛业精神,科学发展智慧金属钛产业,以适应中国2025工业制造需求,朝着高端制造方向转型,借“三会”东风引领中国钛产业健康发展。
这次钛年会邀约了多位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他们涉及航空、舰船、材料等多个领域,旨在共同探讨、指点钛产业的科学发展。雷让岐说,国外钛产业发展有序,因而在金融危机之中复苏很快,中国因为产能极度过剩与需求增长不匹配,仍处在低谷中转型。转型期中有的钛企业将会被淘汰出局,优质企业却会在转型升级中获得生存与发展。这次邀请院士、专家前来把脉珍断就是要共同探讨中国钛产业发展,为科学转型指路,促使这个才发展几十年的朝阳产业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产品与机制的碰撞
这是一个不太轻松又老生常谈的话题。宝鸡钛展上少了我国第一家海绵钛厂抚顺钛业的身影,因为抚顺钛业2014年以来全面停产的状况告诉业界:抚顺钛业可能在中国钛产业圈子内已经很难东山再起了。雷让岐说,近10年中国钛及钛加工材企业雨后春笋般增长,国有、民营钛企竞争激烈。相对而言,民营钛企机制灵活,而国有钛企机制略显僵化。国有企业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体制问题。民营企业产品、机制同步面对市场化,而国有企业则是产品面对市场化,机制远离市场化。民营企业用人根据市场需要,国有企业用人则无法与市场需求对接,背负着沉重的社会包袱,从这个角度讲,竞争的同步性对国有钛企是极不公平的。因此,地方政府不能过渡引导企业投资相同产业,这对同业竞争是雪上加霜,近几年的国内钛产业很难走出低谷期与政府过渡引导投资有用很大的关系。钛产业企业下一步面临整合期,只有按照市场的整合,产品市场化与机制市场化同步发展才能为国有、民营钛企找到一个整合的切入点,从而在碰撞中规范中国钛产业的发展轨迹。
“干粗活”时代渐行渐远
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说,“中国的高端合金生产几乎微乎其微,中低端产品却十分过剩”。雷让岐说:“‘干粗活’的时代已经逐渐过去。”“干粗活”的提法意味深长。看看中国的钛及钛加工材企业,中低端产品很多,“复制型企业”很多,大家都挤在科技含量不高的中低端领域生产,多半都是短、平、快,而涉及高、精、尖企业并不多,这也是钛产业低谷运行中需要反思的问题。在未来的过程中,那些在新领域缺失突破,缺失向高端产品转型的钛企业将会面临生与死的考验。在向高、精、尖企业的转型发展中,有的企业往往重视的是主要设备的投入,忽视配套设备的匹配,而恰恰一些辅助设备是为研制高端产品锦上添花。如同综合性人才一样,专而精的同时也需要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才能成为复合型人才。高端产品正是在主要设备与配套设备的匹配下研发出来的,这个“设备”有着广义上的意义,包含着人、财、物,也包含着企业的精、气、神。
高端产品研制需要精力,高端产品缺失钻研的定力。大家都去争着弄项目、弄资金、弄市场,没有停下脚步静下心沉住气去研发高端产品,忽略了极致才会出精品的理念。随着低谷的煎熬,低谷的突破,高端产品研发会将得到不少企业的重视与实践,因为,市场用残酷无情告诉人们“干粗活”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三、四年左右的时间内,不少钛企业会在市场的作用下自发整合。大众化企业面临一次洗牌,只有在各自细分领域独树一帜的企业才会屹立不倒。
产业链与应用链的转变
“产业链”延伸听起来很美好,很有憧憬,但却误导了不少企业走上无尽延伸的误区,上游、中游、下游企业都在忙着产业链延伸,不但导致产能、资金的重复性浪费,更导致上、中、下游企业间在产业链中发展“吃同样的饭,干同样的事,走同样的路。”
雷让岐提出了一个钛企业应该从产业链延伸到应用链转变的思路。他说,“钛企业不能再在产业链延伸上走“高大全”了,不能“麻雀虽小五脏全”,而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特色与优势,在应用链上苦下功夫,研发生产拥有自身特色甚至“唯我独有,唯我独好,唯我独尊”的产品,不应该在产业链上相互延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弄得大家在多种产品中相互交叉、相互竞争。如有的海绵钛企业本应该好好做精自己的海绵钛产品,却要千方百计向下投资去延伸加工材制造,有的加工材企业却又要千方百计去向上投资海绵钛生产,在产业链延伸中“你抢我的碗,我夺你的饭”,在这次宝鸡钛展上已经感受到了产业链相互延伸种下的恶果。”
应用链延伸的目的是做好自己的产品才是优势。但产业链过于延长的结果或许是鞭长莫及,或会出现隔行如隔山。而应用链研发才是与市场接轨、结合市场需求有的放矢,扬己所长之策。未来是产业之间打破行业条块,打破行业界限,发展相互融合。钛及钛加工企业不能把产业链延伸到各个领域,而应当在应用链中根据客户要求把企业产品输送到下游生产领域。这是一种简单的社会分工,分段做精,协作发展,实现双赢、多赢。
谁持“钛链”当空舞!雷让岐认为,只有先人一步在产品应用链上静下心来搞研发,步入高端产品之列的钛企才会在艰难的转型中步入发展的平台。做好自己,做优自己,做精自己,在未来的钛产业转型中才有资格有能力去舞动手中的产品“应用链”,使企业在优胜劣汰中立于不败之地。
责任编辑:于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