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锡:调整产能稳定锡价 长期供不应求

2015年06月02日 9:16 508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受宏观经济增长乏力的影响,锡产品供过于求,锡业股份主要产品售价不断下滑。为了扭转亏损局面,锡业股份对部分亏损产品进行停产,并获得大股东云锡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云锡控股注入华联锌铟优质资产支持,据了解,这一重组计划正在加速推进当中。
  尽管锡金属价格出现连续38个月的下滑,但锡业股份董事长高文翔仍看好锡业未来前景。“我认为锡价到了一个低谷盘整的阶段,伴随着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的回暖,锡价会朝好的方向发展。”高文翔接受中国基金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受宏观经济增长乏力的影响,锡产品供过于求,锡业股份主要产品售价不断下滑。为了扭转亏损局面,锡业股份对部分亏损产品进行停产,并获得大股东云锡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云锡控股注入华联锌铟优质资产支持,据了解,这一重组计划正在加速推进当中。此外,锡业股份未来将围绕国际化推动市场化转型,将在上海建造相应的投融资和贸易平台,打造全球的“锡谷”。
  调整产能稳定锡价
  中国基金报:连续下跌38个月的锡价是否还将持续下跌,请您谈谈锡行业的前景?
  高文翔:锡价跟有色金属一样走过了近40个月的价格下跌长周期,这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度更深一些,上次金融危机锡价大概下跌了31个月就出现了逆转。而今天,我认为锡价应该说到了一个低谷盘整的阶段,伴随着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的回暖,锡价会朝好的方向发展,这应该是它的总体趋势。
  中国基金报:目前锡行业的供求情况是什么样的,未来是一个什么样的走势?
  高文翔:从短期来看,锡价的供求关系由历史的供小于求的阶段,进入供适当大于需求的阶段,这和经济下行有关,当然也包括局部的供给增加产生的影响。但总体上长远来看,全球锡的供求关系应该说供给小于需求,这和地球上资源的保有量有极大的关系。目前地球上保有的锡储量去年的统计数据是600万吨,这个数字还在下降,这个决定了未来锡的供给和需求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中国基金报:锡业股份将从哪些方面应对锡价的长期调整?
  高文翔:首先是从企业内部入手,降低生产成本以及运营成本,此外就是培育市场,市场的培育也是我们要抓好的一项重点工作。
  将打造全球“锡谷”
  中国基金报:大股东把华联锌铟注入到上市公司,重组的进展如何?未来大股东在上市公司还有哪些支持计划?
  高文翔:目前重组计划总体很顺利,已经完成了证监会的反馈上报工作。在大股东未来的支持方面,锡业股份是云锡控股旗下最大的上市公司,也是云锡控股的主打产业,支持好锡业股份就相当于支持控股公司。大股东把华联锌铟的资产重组到锡业股份,这应该是公司很多年来的一个打算,其目的也是让锡业股份未来的发展能力、竞争能力更强,使锡业股份做得更好。
  中国基金报:谈一谈领导层对公司未来的战略规划,未来在哪些新的业务方面做布局?
  高文翔:作为云锡来说我们主业还是非常明确的,以锡为主的有色金属产业是主产业板块,我们要竭尽全力把它打造好、发展好、推进好。再一块就是我们以贵金属为主的贵金属产业也要全力做好,此外还有众多的相关产业也要科学发展来推动。怎么推动好锡业股份未来的发展?我们在产业的深度加工上,在产业的深加工的产品上,将朝着国际化、全球化方向去发展。再一个就是围绕国际化要推动好市场化的工作,最近我们也在上海建造了相应的投融资和贸易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推动我们业务的转型,也通过这个平台推动经营发展的转型。
  中国基金报:请您具体介绍这个平台的设想?
  高文翔:最近国际锡业协会在上海召开“2015中国国际锡业论坛”,我给全球的锡企业和国际锡业协会提出了一个倡议能不能利用上海这个良好的区位优势以及高科技云集的平台,来建造全球的“锡谷”,“锡谷”取近似美国“硅谷”的含义。我们想通过“锡谷”构建一个全球锡行业的合作交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推动全球锡行业在锡的应用领域、教育领域、贸易领域等方面的交流。此外,还计划在上海建造全球的锡博物馆,展示全球优秀的锡文化和历史,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平台使全球的锡行业有更充分、更广泛的交流,在经济下行的过程中抱团取暖。
  中国基金报:据了解,云锡控股也是云南省国企改革的试点单位,锡业股份在这轮国企改革过程中将有哪些受益的地方?
  高文翔:在这轮国企改革中,锡业股份将迎来企业发展的重大良好机遇,以国际化和市场化推进为宗旨,围绕怎么把企业的效益和发展质量结合起来推动国企改革。未来锡业股份将紧紧抓住国企改革这一重要契机,加快重大资产重组,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步伐,加快国际化、市场化的进程,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矿业企业。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