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联动应是电价市场化改革起点
2015年05月29日 10:37 3664次浏览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分类: 铝相关资讯
决策层去年提出还原能源的商品属性,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近期再次强调推动电力体制和电价改革。 完善煤电联动机制的好处很多,尤其是有利于消费者支持电价改革,电价改革和提价尽管是必须的,是为了提高能源效率,利于经济和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决策层去年提出还原能源的商品属性,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近期再次强调推动电力体制和电价改革。我国电价长期采用政府成本加成定价,消费者对电价调整十分敏感,受制于承受能力和支付意愿,电价改革虽有共识,但长期处于缓慢滞后的被动状态。
电价改革离不开对煤价和电价的讨论。中国电力过去、现在和可以预见的将来,基本上是火电系统。火电一直提供了超过75%的电力,用掉了将近50%的煤炭总消费,因此我国电价问题主要是煤价问题。国务院近日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涵盖从经济和民生,受到广泛关注,其中明确提出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
事实上,2012年12月国务院曾发布《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推出煤电联动机制,规定当电煤价格波动幅度超过5%时,以年度为周期,相应调整上网电价。此后的2013年10月份和2014年9月份,由于煤价大幅度下跌,上网电价也曾两度下调,但销售电价并未下调,也没有明确说明是煤电联动。今年4月20日,全国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降低约2分钱,工商业用电价格平均每千瓦时降低约1.8分钱,此次明确说明是按照煤电联动机制进行调整。
但是,也有观点对今年4月的这次煤电联动存有疑问。首先是煤电联动的时间点,如果是以年度为周期,这个联动的时间起始点是哪天?其次是电价调整幅度,这次调整是如何根据煤价变动计算的?
我国目前实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显然有进一步改革完善的空间,但是对于市场而言,成品油调价机制是透明的和可以预期的,具体反映在每次成品油调价之前,市场机构根据国际油价变动而测算的调价幅度和政府调整的幅度都大致差不多。
目前煤电联动机制的相对不透明和不可预期的弊病,主要在于:一是无法为电力行业提供一个稳定运营环境;二是不能为发电投资和民营进入电力行业提供可以预期的财务收益。因此,进一步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主要是应严格按照煤电机制所规定的时间和幅度进行上网电价调整,以及进一步考虑如何向终端电价联动。
可以预见,电价市场化改革和电力体制改革密切相关,也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因此将会是一个复杂的渐进过程。而煤电联动机制可以在整体能源体制和能源价格机制滞后的前提下进行。因此,应该将完善煤电联动机制作为目前电价改革的核心和抓手。相对于其他电价市场化改革,煤电联动机制不仅简便易行,而且还有成品油价格机制实施的经验积累。
煤电联动有利于政府以市场化方式管理电价。电力特性要求政府不能远离电力市场,但应尽可能选择市场化方式管理电力。在煤电联动机制下,应该严格让煤价波动与上网电价联动,尽可能将社会目标相关问题放在终端电价上解决。如果电网按照深圳改革,改变为成本加合理利润的盈利模式,政府还是可以通过设计直接补贴和税收来管理终端电价。具体地说,政府对电价的管理应该有两个重要方面内容:一是对电力企业进行严格的成本监管;二是如果政府认为有必要维持相对稳定的电价水平,可以对某个终端电价进行补贴。
那么,如何将煤电联动作为电价市场化改革的起点?煤电联动可以从开始时由政府按照机制决定联动幅度,逐渐过渡为由电力企业自主联动;从政府设定价格联动范围的企业自主联动,到由电力企业根据市场供需自主调价、政府价格监管。这就是一个价格市场化过程。能源价格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一个合理透明,可以预期的价格机制。
完善煤电联动机制的好处很多,尤其是有利于消费者支持电价改革,电价改革和提价尽管是必须的,是为了提高能源效率,利于经济和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电力企业基本是国企垄断,还有不透明的政府定价,对于公众来说,电力调价是很容易遭到误解和质疑。透明合理的煤电联动机制可以让公众理解电价调整和电价补贴。
完善煤电联动机制还有利于电力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有益于鼓励民营资本参与电力投资。在目前国企一家独大和政府控制电价的情况下,电力投资对民营放开还不足以吸引民资进入。例如,我国电力发电侧已经对外资和民营开放了20多年,不仅没有看到外资和民营的大量进入,看到的反而是变现退出,使得电力行业国企一家独大,且越做越大。然而,电力行业的资金来源和需要提高行业效率,都需要有民营参与。
电价市场化改革虽有共识,但顺利改革是有条件的,主要是电价改革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公众接受程度,公众可能不太在乎收费形式,比较在乎收费水平。因此,改革的时机应该是在煤炭供需宽松、煤炭价格低迷,而且可以预期今后一段时间煤炭价格仍将稳定。目前煤炭行业状况符合改革的条件,这个时机不能错过。(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创新中心主任 林伯强)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