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商品通筹备需时短于沪港通

2015年05月21日 15:58 484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透露,连接内地与香港大宗商品市场的“商品通”计划,目前已经完成20%-40%的筹备工作。预计整个筹备所需时间将少于沪港通。
  港交所 行政总裁李小加在今日(5月20日)出席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亚洲论坛时透露,连接内地与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商品通”计划目前筹备处在初步阶段,港交所正与内地各大商品交易所沟通,目前已经完成20%-40%的筹备工作。
  他预计整个筹备所需时间将少于沪港通计划。
  然而李小加坦言,建立两地市场“商品通”计划,相较于沪港通更具挑战性。
  “不同于股票市场的大众参与性,商品市场是一个小众参与的、复杂的衍生品市场,主要是为了规避风险、管理风险和对冲的工具。对监管者来说,更具挑战性,需要思索,所以说这是两个不同的互联互通,我们要慢慢来。”李小加指出。
  李小加谈到,建立商品通需要考虑三方面问题。一是将境内的产品和国际的流量连接到一起,或者把国际的产品连接到境内的流量上,即产品与流量的连接。
  二是将国际的流量和境内的流量结合起来,这样不同流量的交易才能产生巨大的交易机会,此为流量与流量的连接。三是将国内庞大的现货市场与国际期货市场充分连接,即现货与期货的连接。
  李小加在2014年的LME论坛上就提出了“商品通”的设想,彼时沪港通计划尚在筹备当中。而此后随着沪港通的成功,港交所更是把两地市场互通提到了“共同市场”的蓝图当中,即在两地交易制度和习惯、法规、清算结算不变的前提下,通过香港实现中国与国际资本及商品市场接轨,而“商品通”则是其中的组成部分。
  港交所旗下的LME在中国的发展仍存在阻碍,现货市场的基础设施尚不完备。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金属消费国,因此多年来,LME一直致力于在中国内地设立交割仓库。但受制于税收、外汇、进出口、仓库管理,以及市场监管等方面的因素,LME的诉求一直没有得到中国监管层的许可。
  李小加对此指出,希望LME在中国内地设立金属仓储问题上会有突破。
  设立仓库会对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流量,以及在岸有色金属供应带来负面影响,他强调,希望透过沟通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交易所,交易品种有铜、铝、铅、锌、镍和铝合金。港交所集团于2012年斥资13.88亿英镑收购LME,作为旗下金属交易所。
  今年首季,LME营收达6.47亿港元,占集团首季总营收的23%。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