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铝雕渐受藏家青睐

2015年05月07日 10:54 479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铝应用   作者:

甘肃绝活成就藏界新宠

中国铝雕渐受藏家青睐

1
  铝雕工艺屏风

2
  铝雕工艺品《富贵全图》

3
  铝雕工艺品《皆大欢喜》

4
  铝雕工艺品《南方朱雀》


  近年来,伴随着古玩工艺品收藏市场的繁荣发展,种类繁多、做工精致、格调独特的各种新兴收藏门类逐渐的独树一帜,并创造出了不容小视的升值空间。其中,一项源自甘肃本土的绝活——中国铝雕更是凭借独特的制作工艺、精妙的艺术美感以及优良的保存价值,受到了众多海内外收藏爱好者的称赞与青睐。近日,兰州新龙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兰州龙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龙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畅谈自己对挖掘铝雕工艺品收藏鉴赏价值的经验与心得。
  “绝技”13招创造全新艺术生命
  由于制作工艺难度高、成品流传少,铝雕工艺一度濒临失传的困境,兰州新龙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兰州龙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于2011年将这项源自甘肃的本土文化产业挖掘出来并进行了大力推广。在去年第三届国际产业大会暨第七届甘肃省文博会上,中国铝雕一经亮相就引起了中外嘉宾的惊叹目光和交口称赞。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省著名书画家、民间艺术家南映极无意中在铝板上写写画画时,发现了该材质能够表现出极为特别的艺术效果,遂进行深入的研发,历时多年,将这项技艺发展成熟。目前,自幼喜爱书画艺术的静墨成为了铝雕艺术的当代传承人,他在继承了传统铝雕技艺的同时将书画艺术与铝雕技艺进行了进一步结合,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制作工艺。
  “铝雕不同于一般的书法绘画,它的制作工艺难度非常之高。”张龙对铝雕的制作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一幅完整的铝雕工艺品得以完成,要经过选材、打磨、喷漆、水洗、绘图、拓印、勾边、走线、扣漆、精雕等十三道复杂的工序。由于熟练的掌握这项技艺需要近几十年的时间,所以传承者寥寥可数。为了不让这门本土绝活失传,除了挖掘和推广,我们也开始培养新的传承人,目前就有十几个徒弟在跟随大师学习铝雕技艺。相信经过开枝散叶,铝雕技艺一定会被不断改良,发扬光大。”
  独有文化特质提升收藏价值
  在“十八罗汉”系列铝雕作品中的一幅《苏频陀尊者》中,依偎于苏频陀身旁的一只狐狸,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只狐狸不但眼神中的灵动可以一览无余,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其毛发的蓬松感竟都可通过一刀一刀的雕刻表现出来,仿佛能够随风拂动一般。
  “正是因为铝雕工艺品拥有无与伦比的艺术表现力,所以它的收藏价值以及市场前景是非常乐观的”,张龙说,“铝板的可塑性极强,且具有纸、陶等材质不可比拟的立体感。像目前具代表性的作品《佛说法图》,就是由静墨历时一年、镌刻近200万刀精雕而成。这幅未进行更多的着色处理,而是保留了铝板原有的金属光泽,从而凸显画中的圣神感,并以不同角度和手法的雕刻生动呈现了画中人物栩栩如生的迥异神态。这是其他材质很难做到的。”
  张龙说:“除此之外,铝板的抗腐蚀性也是一大优点。并且在作品完成的最后一步,还要上一层无色清漆,使作品与空气绝缘,从而能实现色彩经过多年依然能鲜艳如初的效果,这些优点都让铝雕工艺品的收藏价值大为提升。”
  本土绝活弘扬甘肃悠久历史文化
  铝雕工艺品形式多样,取材广泛,然而目前所展出的作品,大多以我省本土文化元素居多,诸如“敦煌飞天”系列、“中山桥”等本地著名建筑系列,甚至兰州百合与苦水玫瑰,都被精雕细刻地永久留在了一块块铝板上。
  “身为兰州本地人,我对本土文化充满着热爱和难以割舍的感情,铝雕又是正宗的本地技艺,所以在最开始的研发和推广中,我们将兰州以及甘肃省的本土特色文化作为了创作的主要题材和元素。”交谈中张龙也表达了在挖掘推广过程中坚守的一份“私心”,他说:“像静默创作的‘敦煌飞天’系列中就刻画了鼓乐飞天、反弹琵琶、祥云飞天、鲜花飞天、伎乐天等代表性作品,将铝雕硬朗的质感和敦煌飞天柔美的线条完美地融合,在展示绝妙工艺的同时,将神秘悠久的敦煌文化以全新的手法推向了世界。我们希望最终通过铝雕的推广,带动我省旅游业的发展,实现双赢的目的。”
  如何让铝雕艺术更好的融入市场、形成产业化规模,是这门手艺传承、发扬下去的当务之急,张龙说:“我们的主要推广形式是参加各种大型的旅游、文化博览会,这些精美的铝雕作品在大型博览会展出之后,已得到了越来越多人、尤其是国外收藏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同时,为了吸引不同年龄层、不同群体对铝雕工艺品的兴趣,我们也会拓展创作形式、题材,比如我们计划推出铝雕照片系列,将自己的照片通过铝雕的形式留作隽永的纪念,甚至可以制作铝雕婚纱照。这种独特的形式体现的非凡意义,一定会吸引很多的年轻人进行尝试与收藏。”(李超  杨扬)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