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挖潜,提高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2015年04月27日 8:59 284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钒钛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含钒和钛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铁路、医疗、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行业,加强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促进钒钛产业可持续发展,对工业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的钒钛资源总体现状如何?如何更好地提高钒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副所长陈炳炎研究员。
  据陈炳炎介绍,我国钒钛资源较丰富,主要集中在攀西地区。目前已探明资源储量约101亿吨,其中还有数量可观的铬、钴、镍、铜、镓、锗以及钪、钇、稀土、硫、碲、铋、铂族等共伴生资源,是我国难得的稀、贵金属资源宝库。
  攀西钒钛磁铁矿矿石含铁品位低,矿石结构十分复杂,其选矿和共伴生钒、钛的分离提取难度很大。目前,综合所针对钒钛磁铁矿生产流程中钛资源利用率低的难题,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善了提高钒钛磁铁矿钛资源利用率的铁钛钒整体利用冶炼新技术,开发了钛精矿“磁化焙烧—精选除杂—电炉熔分—深度除杂”生产高钛渣新工艺,以及“铁、钛混合精矿—选矿除杂—钒铁共还原熔炼—化学除杂”新工艺,大幅提高了钒钛磁铁矿中铁、钒、钛的资源利用率。
  这些研究成果,为攀钢集团白马田家村钒钛磁铁矿、河北承德低品位钒钛磁铁矿、四川龙蟒集团红格中期钒钛磁铁矿等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生产工艺技术,并对攀枝花红格北矿区极低品位橄榄岩型钒钛磁铁矿、攀枝花仁和区海保凼钛铁矿、新疆巴楚矿区钒钛磁铁矿等资源进行了综合利用技术评价。
  陈炳炎指出,钒钛产业当前仍然面临资源开发粗放、利用水平不高,深度加工不足、未形成集聚优势,产品档次较低、创新能力不强,工艺装备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针对这种情况,陈炳炎认为,攀西钒钛磁铁矿应按照“以铁矿为主导,铁、钛、钒并举,因矿制宜综合回收铬、钴、镍、铜、硫及其他伴生元素”的原则进行综合开发、综合利用,逐步建立起具有钒钛资源特色的钢铁、钒、钛、铬、钴系列产品的生产实力,形成具有对钪、镓、锗及其他稀贵元素回收利用及研发能力的大型综合产业集群。
  此外,要加强对攀西钒钛磁铁矿共伴生矿产的综合评价与回收,从采矿、选矿到冶炼,把握各个环节,统筹兼顾,挖掘潜力,提高各种有用组分的回收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整体水平。
  陈炳炎强调,还要因地制宜、因矿制宜,创造条件发展矿业循环经济,从节约与最大限度利用资源的角度,注意产业之间,工厂内部的产品、副产品、辅助材料、中间和最终排放物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明确,将重点开发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资源,建设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就今后提高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陈炳炎建议:第一,要进一步提高钛、钒的回收率。当前,由于矿石性质的限制,在以钢铁为主导的生产工艺中,目前钛和钒的回收利用率不高,铁、钒、钛回收利用率分别为70%、47%和20%,其他有益元素基本没有被利用。现在,地科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与攀钢集团、重钢太和铁矿安宁铁钛公司等单位,正在研发以钛为主导的直接还原流程,可最大限度地提高钛和钒的资源利用率。
  第二,要加大铁精矿的提质降杂。目前,综合所通过四川省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首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招标合作的方式,正在开展对攀枝花矿区、白马矿区工业生产的铁精矿、次铁精矿以及对攀枝花矿区原矿及流程产物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分析影响钒钛铁精矿铁品位的原因,找出杂质元素赋存状态,为铁精矿提质降杂试验提供理论支撑。同时,还将分析出目前生产流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找出提高铁品位和降低硫、镁、钙、铝等杂质元素的方法及合理的提质降杂流程。
  第三,要综合回收利用伴生稀有稀散元素。尽管攀西钒钛磁铁矿开发利用了数十年,但除了铁、钒、钛等主要资源外,其他共伴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几乎还是空白。我们要进一步优化现有生产工艺,提升钛、钒、铬资源利用率,加强协调管理,发挥钴、镍、铜、硫利用潜力,通过技术创新提高镓、锗、镉的回收利用率和从硫化物深加工中回收硒、碲、铂族元素以及稀土、铋、锰等伴生元素的有效回收利用。

责任编辑:罗娜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