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铝电价市场化有望破冰?

2015年04月02日 16:41 340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铝相关资讯

  
  受多方期待的“新电改方案”——《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冰封”13年之久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终于迎来了改革“破冰”。新电改方案将以市场化改革的方式,改变目前电网公司统购统销的垄断局面。困境中的电解铝企业,能否借助电力体制的改革而爬出泥潭?
  市场问题交给市场
  电解铝的主要原料是电,而电价是由国家电网[微博]及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它并不是一种完全市场化原料。而处于上游的电价不是市场化,让下游的电解铝去完全市场化的血拼,用当下的话来形容——这不科学。
  近两年,产能过剩,严重亏损,这两个标签仿佛烙印一样印在中国电解铝企业的骨子里。业内人士指出,现在电解铝企业经营困难,原因主要在上游电价,此外还有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经济增速下滑及消费需求增速下降等因素。电解铝企业的竞争力,普遍反映在电价上。从企业之间的对比来看,最主要的因素是电价和供电方式问题。
  以前我国的供电方式不是企业或是市场能够决定的,必须由政府决定。而我国电解铝企业用电的现状是,电厂发了电交给电网后,电网每千瓦时电需要加附加费,这笔费用是由各地发改委批准的。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对电解铝投资的力度始终不减。由于电解铝是高耗能行业,而西部地区电价相对便宜,2010年以来,国内电解铝产能增量的90%以上投向了青海、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由于产能过剩,消费不足,成本和市场价格的长期倒挂,造成电解铝企业大多亏损,2012年以来,很多地方企业依靠地方政府补贴勉强支撑生产,而且劳动力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库存成本的持续上升进一步加重亏损程度。同时,随着电解铝价格日益下降,全行业陷入深度亏损。
  河南省有色金属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立斌曾指出,电解铝行业终归会向合理的方向发展,最终的结果是全中国所有的电解铝企业使用电价基本趋同,供电方式基本趋同,那时候的竞争优势是煤炭价格,而不是现在这种由于供电方式所导致的差距。
  民生证券分析师称,新电改最核心的问题是竞价上网,即形成电价由市场决定的机制,使得电力用户拥有向不同的市场主体购电的选择权,电力生产企业可以选择向不同的用户卖电,电力买卖双方自行决定电量、电价。
  利益重新分配是为抱团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王禹民近期指出,此轮电力体制改革将重点解决以下五个问题:一是还原电力商品属性,形成由市场决定电价的机制,以价格信号引导资源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二是构建电力市场体系,促进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三是支持清洁能源发展,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四是逐步打破垄断,有序放开竞争性业务,调动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资本积极性,促进市场主体多元化;五是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电力统筹规划。
  改革触动利益。售电侧的放开有望成为本轮电力改革的最大红利。这就会使得企业拥有向不同的市场主体购电的选择权,电力生产企业可以选择向不同的用户卖电,电力买卖双方自行决定电量、电价。业内人士预计,此次电改政策的出台,将开启全国5.5万亿千瓦时售电对应的万亿元级别市场。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巡视员王强说,参与改革的市场主体能获得很多红利。一是发电企业可以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增强竞争力,争取更多的发电量和收入利润;二是电网企业将改变传统赢利模式,通过重新定位电网功能和电网收益机制,使得电网企业管理目标更加清晰,更加注重提高效率;三是允许各类资本进入售电领域和新增配电领域,将给其带来新的潜在盈利机会;四是通过竞争机制的建立激发电网企业降本增效,充分保障用户的权益;五是电力用户用电更加便利,工业和商业电力用户拥有自主选择权,增强了市场中的议价能力,带动供电服务质量的改善,用户权益可以得到更好保障。
  宏源证券分析师陈磊表示,放开电力领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进来一批和现有电网关系比较密切的资本,利用资源配置优势取得一定利润空间,慢慢地放水把鱼养大,把他们培养成为利益相关者,形成新的支持电改的利益团体,再让他们一起成为下一波电力改革的推动者,对于改革的推动来说才是一个有益而且有效的过程”。
  笔者认为,国内电解铝企业尤其是中东部的企业,根本问题不是因为技术不过关,设备不够新等问题,最根本问题就是电价过高。如果仅仅因为上游能源价格的不均衡,以这种“违市场化”的方式淘汰部分电解铝企业,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困境中的电解铝行业和煤炭行业其实早对电力行业提出了药方——抱团取暖,如果可以较为均衡地分配市场化改革中各行业应该拥有的利润,形成共同的利益团体,对于各自行业的发展有利无害。
  所以,电力行业与其把“政策红利”坐吃山空,不如放下身段,设身处地的为关联行业考虑。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