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产能不过剩的是计划经济

2015年03月10日 11:14 2093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我们现在不能一味地强调产能过剩,我始终认为唯一不会产生产能过剩的就是计划经济,因为一切都是按计划进行。但没有产能过剩,也会带来人们对创新的懈怠,带来对产品研发的惰性。”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当前许多企业、许多地区在为产能过剩发愁时,作为一个传统老工业基地城市的掌舵者郑俊康不仅没有过多强调眼前的困难,相反,他看到的是背后企业激发出的创新意识与产业升级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
  郑俊康代表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能过剩是相对的,也可以说,市场经济必然会出现产能过剩。从某种意义上说,产能过剩还具有积极意义一面,因为只有产能过剩,才会倒逼企业去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据了解,柳州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去年工业产值4400多亿元,工业产值占整个广西的比重超过五分之一。但目前该市钢铁、机械、汽车等三大支柱产业都面临国内产能过剩冲击,经济面临的困难超乎预料。在柳州内部也出现三大传统产业遭遇天花板的声音。
  如何对待国内产能过剩的冲击呢?
  “现在有一种观点是,好像一只脚在市场经济,一只脚在计划经济。当市场不好的时候,就埋怨政府应该加大投资力度或者是通过行政手段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为什么我们产能过剩不能交给市场,通过企业自己调整、转型升级来消化这个问题?”他认为,正如穷则思变一样,当产能过剩时,企业会主动转向技术改造、产品创新和转型升级,市场会加快淘汰初级落后产品,在这个问题上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会比政府更敏感,更有作为。
  产能过剩并非无法解决。“我们不能只盯着国内市场的容量,还应把眼光看得远些,盯住全球市场。”郑俊康代表说,“中国的产能拿到世界一比,量确实很大,但日本、韩国人口这么少而且没什么资源的国家,都可以向全世界出口汽车、钢铁、船舶并占据相当的份额,13亿人口的中国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呢?”
  现在已有比较好的机遇,就是国家倡导“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如果我们能给世界提供一流的产品,性价比又好,这样实惠的产品,世界怎么会不接受呢?因此我认为目前中国产能过剩是相对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掌握核心技术,是否能够不断创新推出过硬的产品,去占领世界市场。关键还是在我们自己。”
  他拿柳州三大支柱产业为例。柳工机械近年来面临着行业产能过剩,国内市场低迷,但由于企业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近年来努力开拓国外市场,加快海外布局,目前其海外业务已占到销售收入的三分之一。
  柳州汽车去年产值突破2000亿元,产量突破200万辆,约占全国的9%,产销增速超全国增速7个百分点,成为全国第五个汽车年产量突破200万辆的城市。有人开始担心会不会产能过剩?
  “我就说不用担心,我们是打拼出来的,靠的是柳州汽车企业自身不断地追求产品创新和升级。柳州的汽车还可以走向世界,但是能不能跟世界一流的产品相比?总体而言我们还是有很大的创新潜力和上升空间的,毕竟我们的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自主品牌,但还是要通过不断地加强技术创新,研发出更好更优的产品让市场接受。这就是市场经济。这也是获得市场的唯一法宝。”郑俊康说。
  眼下,钢铁行业十分不景气,柳州钢铁产业也感受到阵阵寒意。郑俊康表示,“中国目前钢铁产量全球第一,但确实是传统低端产品占大多数,如果我们能够生产出更高端的钢铁板材,那仍然会有市场。”去年,柳州钢铁产量达到1300万吨,中高端产品已占到了50%,这是企业主动适应市场调整的结果。
  “围绕产业升级推进结构调整,我们去年完成更新改造投资890多亿元,今年将达到1000亿元,将继续发挥工业对柳州经济的引领作用。”郑俊康说。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