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有色报同成长

2015年03月03日 9:16 266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2014创刊30周年征文   作者:

  1985年8月28日,一个吉祥的日子。
  还不满19岁的我技校毕业,分配到地处鄂赣交界的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丰山铜矿,当上了一名维修钳工。
  由于在高中和技校都担任过团支部书记,从小就爱写写画画的我一到班组,就被班长“任命”为宣传员,从此与新闻结下了缘,不过那时还仅仅局限于帮工段出黑板报、向矿广播站写表扬稿,给《大冶有色报》写点豆腐块,《中国有色金属报》对于我来说还十分遥远,高不可攀。
  作为一名维修钳工,相对来说比操作工更轻松,有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写点东西。在日常工作中,我发现我们企业存在一些奇怪的现象:本来当班可以做完的事情,想办法拖到下班,这样就可以算加班;上班中途去买菜、做家务;七点开会八点到……,等等,我把这些现象总结了一下,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一组令人思索的镜头》。
  时间定格在1988年2月2日,当天出版的《中国有色金属报》在三版全文刊登了我写的这篇近一千字的文章,对于一个班组通讯员来说,这么长的稿件能被《中国有色金属报》采用,这个意外的惊喜让我从此与《中国有色金属报》结缘了,每期报纸来了都认真拜读每一篇文章,学习记者和其他兄弟单位通讯员的写法,同时多次参加《中国矿业报》、《黄石日报》和黄石电台的通讯员培训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基本上每月都有稿件被《中国有色金属报》、《中国矿业报》、《黄石日报》等报刊采用。
  1988年12月底,由于在宣传上做出的成绩,我被调到矿党委宣传部,负责报刊征订、对外宣传工作,这时,我和《中国有色金属报》的联系就更近了。
  在与《中国有色金属报》的交往中,有两件事让我记忆犹新。
  1995年8月26日,刚刚上班走进办公室,时任矿纪委副书记的彭辉给我提供一条新闻线索,说矿子弟学校一名叫张志的矿工子弟昨天在长江边淹死了,好像是因为救人。得到这一消息,凭着多年从事新闻宣传的敏感,我马上到张志家中和长江边上找到被救孩子的家长,在获取第一手资料后,及时与《中国有色金属报》湖北记者站鲁新贵老师取得联系,并陪同鲁新贵老师先后多次到长江边上、丰山铜矿张志家中、湖北罗田县张志老家等地采访,及时向《中国有色金属报》投寄了包括消息、图片、通讯等大量稿件,使张志舍己救人的事迹在全行业得到宣传,为张志后来申报革命烈士起到了积极作用。
  1998年夏天,百年不遇的洪灾席卷长江全流域,地处长江边上的丰山铜矿也未能幸免。
  7月24日,我外出采访刚刚回到矿山,习惯性的去矿调度转转,听说由于连日暴雨,不仅矿区防洪沟多处被冲垮,露天采场和井下巷道、矿仓积水。更严重的是远离矿区的尾砂库内出现坍塌,距坝顶三百米处出现一个直径约50米的凹区,库内洪水裹着大量泥沙一阵阵从坝底溢洪涵道涌向长江,而此时长江水位已经超过23.63米的历史最高水位,使长江大堤和连接尾砂坝与长江的600米明渠形成内涝外洪的双重压力,标高46米的大坝距离长江大堤不到一公里,一旦大坝垮塌,后果不堪设想。
  为确保明渠下千亩农田和200多户村民安全,全矿停产,时任矿长张麟现场指挥,紧急投入到抗洪抢险工作中去,由选矿车间150名青年民兵组成的抢险突击队已经提前赶到现场,搭起了浮桥,安装好了排水泵。
  得到这一消息,我马上回到办公室准备,第二天一早就钻山洞、爬荒山,背着一大堆摄影摄像设备,步行两个多小时,投入到了终身难忘的抗洪之中。
  在江边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我不仅积极参加抢险,更是发挥特长,在现场架起了战地广播站,自己采访、编辑、播音,同时托人通过传真(那时没有网络)、渡江到江北的武穴邮寄等多种形式,向《中国有色金属报》投稿,创下了一个月全矿被《中国有色金属报》用稿17篇的记录。
  2006年9月,我离开了矿山,回到了公司总部所在地,但是依然从事、分管宣传工作,与《中国有色金属报》的联系更多了,在报社编辑老师,特别是李幼玲老师的帮助下,使我所在的一个不到200人的小单位,每年总有几篇像样的大稿件被《中国有色金属报》采用,我们老总都曾经很奇怪的问我是不是报社有熟人啊,怎么能上这么多稿件。我说,真的没有,一个都不认识呢。
  和《中国有色金属报》结缘30年,最遗憾的是没有参加一次培训,没有参加一个会议,连报社门朝哪里开都不知道(虽然以前邮寄投稿时把报社地址和邮编烂记于心)。但是我一直在心里说,我能走到今天,能取得这些成绩,与《中国有色金属报》的编辑、记者老师的帮助是分不开的。虽然我们没有见面,但是每次稿件刊登出来后,我都仔细对照原稿和编辑修改后的不同之处,从中学习、提高自己,老师无声的教导才使我从一个技校毕业的矿工走上了今天的管理岗位。
  人的一生不可能拥有太多的30年,而在历史长河中,它只是短暂的一瞬。30年薪尽火传,《中国有色金属报》与有色金属行业相依相伴,记录了行业发展的盛世华章;30年风雨兼程,我与《中国有色金属报》一同成长,转眼间已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回望过去的三十年,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许许多多的人给了我无私的帮助,成就了我的事业,完美了我的人生,这其中当然更离不开《中国有色金属报》,我的良师益友。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