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1号线破解有色金属物流“最后一公里”
2015年02月14日 13:59 5757次浏览 来源: 新华网 分类: 重点新闻
随着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和沪通铁路的快速建设,“动车时代”已经呼啸而至。海安作为长三角北翼重要的“节点城市”,正抢抓机遇、放大优势,积极打造“铁路门户型城市”,并全面实施二级编组站——海安县站铁路货场改扩建工程。
全委会报告中所说的“铁路1号线”,就是海安县站货场改扩建一期工程,由海安县站铁路货场引出,延伸至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内,主要服务有色金属及集装箱运输,设计年运力达到180万吨。工程由上海铁路局下属江苏雷威建设工程公司负责建设,2014年6月份进场开工,目前轨道、装卸综合楼、门房和配电房等主体工程已经竣工,预计今年6月份投入运营。
在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南区的有色金属集装箱装卸场建设现场,记者看到,两股长550米的铁路装卸线已经铺设完成。可不要小看这区区1.1公里,这可是海安县站货场改扩建一期工程中最重要的项目。施工人员已经从铁路海安县站老货场出岔,铺设长度近1.8公里的轨道连接到有色金属集装箱装卸场。加起来总长近3公里的轨道已完成接轨,从而有效破解有色金属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跨过铁路装卸线和堆场的南北两端,记者发现还各有一条大致和装卸线等长的轨道,这是专门为龙门吊准备的走行线。
据介绍,1号有色金属专用线建成运营,2号怕湿货物专用线开工建设,以铁路为纽带,公路、水路有效组合的“公铁水”无缝对接的商贸物流高地将初具规模。届时通过快捷、便利、有序、高效的“运输联动机”,吸引长三角地区的物资在此会聚、中转,并综合运输需求,将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海安将真正成为“物流之物”区域出入的“门户”和“通途”。
为充分发挥铁路1号线的集疏运效能,江苏百金汇物流有限公司正积极向上海期货交易所申报设立有色金属期货交割库,通过辐射区域内有色金属现货交易和期货交割,做大1号线的到发量,同时已与甘肃国际陆港联合建立甘肃国际陆港华东物流基地,吸引华东地区进出口中亚、中东和西欧的货物在海安集散、中转。
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党工委书记屈祖平表示,为积极策应“一路一带”国家发展战略,促进甘肃、江苏两地全方位合作、共同发展,物流园与甘肃国际陆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立华东物流基地,该基地在海建设运营,华东区域出口中东、中亚等地区适合铁路运输的货物将在海安集聚,通过1号线转运至甘肃国际陆港走出国门,进口物资“入关”后在海安中转,并通过海安便捷、灵活的“公铁水”联运方式到“门”入“户”。双向货物的集聚集散,将大幅提升海安新建铁路专用线的到发量,并随着甘肃国际陆港华东物流基地辐射区域的扩张,不断扩大海安物流园区的功能辐射半径,提升海安物流园区专业化、国际化水平,有力促进海安新型工业化与现代服务业的“双轮驱动”。
责任编辑:孟庆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