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铜市场日评(2003.12.3)
2003年12月10日 11:16
676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盘面回顾: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金属价格攀升至数年高点,交易商和分析师指出,铜的强劲基本面及金属期货的整体买兴推动市场向上突破。
随着停损盘被触发,期铜在晚场综合交易中创出每吨2,128美元的六年新高;而期铝录得两年半高点,期锌和期锡分别触及两年零三个月高点和逾三年高点。
一位交易商称,午后出现相当不错的走势,市场交投区间向上扩大。
三个月期铜周二晚场综合交易收报每吨2,128美元,高于周一收位2,098,期价在综合交易最后时刻突破位于2,120的阻力位,之后继续攀升。
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COMEX)期铜周二劲扬至六年新高,交易商称,因利好的经济数据,以及人们对供给紧张的疑虑,驱动期价尾盘升破顽固阻力位。
此外智利铜矿工人威胁本周稍后举行罢工的消息,亦提振铜价。
最为活跃的2004年3月期约收高1.30美分,至每磅97.40美分,为自1997年10月以来最高水平。交投区间介于95.40至97.70。现货月12月期约收升1.40美分至96.95。其余各月期约收升0.85-1.35不等。且当日有交易的期约均触及纪录高点。
最终成交量预估为16,000手,低于周一的成交量20,550。
周二数据显示,美国11月企业计划裁员减少42%,且美国汽车销售攀升,这更强化了周一制造业等强劲数据带来的利多效应。此外供给吃紧以及铜库存持续减少,亦给铜价带来支撑。
周一晚间智利Codelco旗下安迪纳铜矿工会工人和管理者召开会议,寄望能够达成共识避免罢工,不过他们称没有取得进展。
今日沪铜高开高走,盘中主力合约甚至有触及涨停价位的趋势。盘中交易活跃,成交量较前一交易日有所放大,总成交量为272844手,主力合约0406以22000元/吨开盘,最高价至22330元/吨,最低价至22000元/吨,终盘报收于22200 元/吨,较前一交易日上涨640元,结算价为22220/吨,成交129780手,持仓143748手,增仓1964手。
市场分析:
昨晚LME铜突破前期高点2122并收盘企稳,收于2128,盘中创出2141的新高。昨晚的上涨趋势不但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而且得到了有效的延伸,从而成功打开了技术性上涨空间。应该说,随着前期高点的被突破,意味着新一轮上涨行情的到来。当然,昨晚的上涨也离不开基本面配合的因素,中国资金的持续买进仍为市场提供了足够的底气;Codelco公司下属的Andina矿罢工情况还没有明朗化,目前其劳资双方还在磋商之中,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可能要到周五才能得到最后的结果,而加拿大的海兰谷地目前也还存在着罢工威胁,这对铜价来说也有很大支撑作用;美元贬值仍在加剧,目前欧元兑美元已突破1.2,而这个因素可能也是吸引基金重新增仓期市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此总体来说,估计在周围环境全部都是利多的局面下,不应该有新的主动抛盘,而基金也应该会继续买入,估计短期内前期高点2120美元这个价位附近应该是目前的技术支撑位。
今日沪铜在伦铜的鼓舞之下继续高开高走,而且由于伦铜成功的突破了2120美元并再创新高,这也大大增强了市场的多头信心。远期合约增仓的幅度较大,其中0407合约的增仓达到了37192手,而且该合约的成交量也仅比主力0406略少,为100464手,正如我们昨天所说,获利多头有顺势移仓的意愿。此外总持仓量也有所增加,增仓36800手,表明人们看好铜价,有新的资金进入市场。不过,在此一片大好的局面下,也有人认为风险也是存在的,有分析师认为,在场外价格推高到2150的情况下,沪铜依然不能封住涨停,而且在外盘已经高出前期高点30多美元的情况下,沪铜离前期高点尚差300多元,沪铜相对前期已经严重滞涨。不过我们还应看到,前期沪铜涨势远强于伦铜,且前一时期沪铜市场投机气氛浓重,这恐怕是造成目前沪铜涨势略逊于伦铜的原因。操作上,中长期多单可以坚定持有,但短线却面临尴尬局面,毕竟目前的涨势呈现了出乎不少人意料之外的快速上涨格局,因此目前再追进去,可能面临一定的回撤确认,造成短线有一定风险,但如果观望,一旦周末智利的罢工如期举行,则失去较好的买进机会,所以建议短线多单适量买进。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