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江西经济形势展望

2015年02月10日 9:45 492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江西省2014年认真贯彻执行“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聚焦发展升级,全面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省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呈现出“稳中有进、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发展态势。但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需进一步认清当前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增强发展升级的定力,推动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展望2015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
  江西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经济稳中有进的态势没有改变,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强劲。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为经济发展提供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省基础设施投资和消费升级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在农村、城镇、产业、生态环保等领域蕴含着巨大的增长潜力。
  特别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为江西省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同时也要看到,全省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明年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特别是产业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强、实体经济发展困难、城乡居民收入长期偏低等问题突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难度增加。因此,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环境和当前经济运行态势及主要影响因素,预计2015年全省GDP仍将保持9%左右的中高速增长。
  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按照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总体要求,关键是主动适应经济运行新常态,进一步落实好国家稳增长政策措施,持续释放改革红利,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促进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增长的稳定性:改善项目储备结构,扩大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制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储备规模,抓好新开工项目建设,逐步形成梯次推进和滚动发展的良好格局。强化产业链招商方式,不断提高重特大产业项目在总投资中的比重,推动块状产业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健全重大项目面向民间投资招标长效机制,发挥民营资本主力军作用,激发民营资本进入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统筹发展、民生保障等领域的积极性。
  (二)推进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发展的前瞻性:坚持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推动新兴产业在确保水平的前提下尽快扩大规模。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在已规划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上,尽快形成未来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极,带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和整个产业结构水平的显著提升。以生产服务业和高端新兴业态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旅游、研发、物流、金融、商务、商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鼓励发展咨询、律师、会计、中介等专业服务业,积极发展家庭服务、体育娱乐、公共管理等社会服务业。促进制造业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全面提高,推动制造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构建技术支撑、高端引领、特色发展、品牌竞争的制造业格局,提高产业层次和市场竞争力。
  (三)加快改善民生,提升扩大消费的持续性:进一步拓展城镇居民投资渠道,提高居民的股息、利息、红利等财产性收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变现,使农民获得持续稳定的收入。加大政府的货币化转移支付,提高扶贫标准、低保标准、抚恤标准和养老金发放水平,努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围绕消费热点,积极开拓培育新型消费领域。围绕人口老龄化趋势,积极培育社会养老、康复医疗、家政护理等保障性服务消费领域;围绕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大力发展休闲养生、医疗保健等健康消费;围绕消费行为现代化、快捷化需求,加快发展信息消费、网络消费,不断深化电子商务应用,培育新型消费业态。统筹城乡产业发展,通过企业并购和联合,促进农村工业向城市工业转变,推动非农产业就业比重较高的农村升级为城镇和城市区域。统筹城乡道路、给排水、网络通信、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安排城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体育设施和配套的环境卫生设施,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和就业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四)深化体制改革,提升经济发展的科学性: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推动重要要素市场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抓好小微企业扶持政策落实,推进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完善小微企业发展考核监督机制,增强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落实中央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要求,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深化机构改革,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水平。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深化税收改革制度。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