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谈云南经济发展的关键

2014年12月31日 9:17 487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133887798_14199297977181n

  云南的经济状况有什么特征?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中取得突破?怎样更好的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刚刚在西南联大讲坛做了精彩演讲的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12月30日做客新华社云南分社和新华网云南频道,就当前云南经济发展面对的难题、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解读。
  自然条件独一无二,“三期叠加”矛盾突出
  “云南的情况跟全国可能是一样的,‘三期叠加’在云南显得更突出一些。”他说,云南经济结构不是那么好,开始靠烟草工业来拉动,后来又是投资拉动,有些后遗症,有个消化期。这几年刺激政策用的也比较强,所以“三期叠加”的矛盾在云南显得比较突出。增长减速、结构调整的阵痛、过去刺激政策造成的后遗症该怎么医治?这些都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云南的自然条件在全国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他认为,云南当前的任务就是按照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的决定,把全面深化改革搞好,其中关键是探索出一个科学又适合云南实际的体制。
  以云南白药为例,他认为云南有许多特色产业,其本身的发展速度不低,如果能充分发挥条件优势,同时有好的体制、好的政策环境,应该可以发展的更快。
  “三期叠加”是我国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第一期是经济增长换挡期,第二期是结构调整阵痛期,第三期是前期刺激政府的消化期。
  发展的重点不是“速度”,而是“效率”
  对于云南而言,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应该怎样兼顾速度和效率的统一协调?吴敬琏给出了他的答案。
  “过去重点是速度,其实同样的速度,效率不同,对老百姓的生活和整个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是完全不一样的。”他提出,为什么有些国家增长到5%就好的不得了,而我们必须要到8%以上,原因是我们是靠投资拉动,是低效的。
  GDP是由3个要素决定的,劳动力、资本、效率。他说,如果靠投资拉动的,第二年还要投入的更多,这往往会陷入恶性循环;效率最重要的承担者是人的知识和技术,发明创造,从效益来的GDP都能够回到老百姓身上,所以不能老是要按照速度来计算。
  吴敬琏解释,新常态一方面是从高速增长向中速转化,这个转化已经是事实;另一方面是从投资拉动的速度型增长方式向创新驱动的效益型的发展方式转变,而这个转变还没有实现,需要争取实现。“学校、科研机构、传媒,都要增强学习,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立足本地,发现比较优势,融入国家战略
  “谈到国家战略,不只是能拿到多少国家投资和优惠政策,而是更应该立足本地,发现自己的比较优势,通过一些基础性的工作融入国家战略。” 吴敬琏如是说。
  他建议应该认真学习战略的本质,然后按照这个思想来考虑应该怎么做。要把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起来,用改革来找潜力,用改革提高效率,“国家有大战略,我们附在上面,就上去了。”
  当天,吴敬琏对新华网网友的部分提问进行了解答,针对民营企业当前的发展,他表示,“对于民营企业,平等竞争的环境比政策支持更为重要。”说到股市问题,他说,“如果制度不正常, 哪怕是出了牛市,谁赚了,谁赔了,你可以算算账。”房价问题也是网民们关注的热点,吴敬琏认为,“房价对工薪阶层确实太高,我们都希望能平抑,但是不能靠行政手段,而是要靠整体运转。”
  不管是针对民营企业的发展、还是股市及楼市热点问题,通过梳理他的观点,我们不难发现,在吴敬琏眼中,发展和改革的核心还是要一个好的制度。
  吴敬琏倡导并努力推进市场化、法治化、民主化改革,是“整体改革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研究成果,对中国改革和经济发展转型的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曾在1984-1992年五次获得中国经济学的最高奖励——孙冶方奖,2003年被国际管理学会授予他“杰出成就奖”,2005年荣获首届“中国经济学奖杰出贡献奖”。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