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产业发展要适应新常态

2014年12月17日 10:49 505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九大特征,十分切合我们有色金属工业的实际。
  从市场环境看,当前我国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最近两年,国内铜、铝、铅、锌等主要有色金属消费增长率,已经由过去的两位数,回落到一位数,就是阶段变化的一个明显例证。预计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有色金属消费的增长速度还将进一步下降,不可能再回到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了。在这种背景下,产业通过总量规模扩张的发展道路已经走不通了,只能靠技术创新,拓展有色金属的应用领域,激活市场需求,寻求新的发展空间。这两年,我们围绕节能减排,大力宣传“绿色铝”,推动“以铝代钢”、“以铝节铜”、“以铝节木”,培育市场、创造市场,就是从这个基本判断出发,采取的应对举措。
  经过连续十多年的高强度投资建设之后,我国主要有色金属产量雄居世界第一,占全球的40%以上,导致投资饱和,增速显著下降。但是,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不断涌现,创新产业投融资方式出现契机。例如,这几年,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很快,已经成为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新动力。
  有色金属工业是我国较早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行业之一。目前产业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并已成气候。在高水平引进来方面,国际产业巨头大多已在我国投资建厂,外资企业已经在产业中占有一定地位。在大规模走出去方面,中国企业不仅已经在非洲、南美,以及周边国家建设了重要资源基地,而且还在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实现了全球化布局。
  我国有色金属行业需要具有全球资源整合能力、供应连管控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龙头企业,更需要有众多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的创新型、服务型企业。像高纯度、高精尖、有特殊性能的有色金属材料;专业化、精益化、特色化的生产服务,就特别适合中小企业来搞。小微企业在我们行业发展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当然,在矿山、冶炼领域,还是要坚决贯彻国家相关准入条件,不能让那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拥有生存空间。
  对有色金属工业来说,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赚钱的日子已经过去,今后发展将更多地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我们行业要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就必须发现新的市场机会,有效组织各方面生产要素,拓展企业经营领域,进行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这些任务都离不开企业家的创造性。也就是说,企业经营的环境越是不确定、越是需要创新,就越需要大批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为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专门召开了行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研讨会,以推动依靠高质量人力资本,实现行业的提质增效升级。
  当前,国内外有色金属市场正在由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这几年,我们协会为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在推动国内外市场全面接轨,形成价格话语权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面临越来越大的资源环境约束,很多地区的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这几年,全行业依靠科技进步,在建设绿色产业,推进清洁生产、全面治理污染等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骨干矿山和冶炼企业的“三废”治理总体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但是,由于一些企业历史欠账过多,部分地区盲目发展,涉及行业的污染事件依然时有发生,今年以来就已经发生几起,值得引起全行业的高端重视,要采取积极措施予以解决。
  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具有“三期叠加”的典型特征。一是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新世纪前10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快速发展,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5%,利润总额年均增长40%,目前我国常用有色金属产量、消费量均已超过世界总量的40%,依照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已由高速发展阶段进入中高速发展阶段。二是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目前我国有色金属冶炼产能过剩,矿山保障能力不足,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短缺,总体上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中低端,结构不合理和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加快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三是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化解有色金属产业多年来快速发展积累的资源、能源、环境制约压力,消化冶炼产能产量快速增长及市场需求的高新金属材料发展滞后等产业的深层次矛盾,是有色金属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经阶段。但是化解高杠杆和泡沫化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然会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困难。特别是银行惜贷、限贷现象增加,甚至出现抽贷、撤贷情况,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政府宏观调控方式发生变化,不再搞大水漫灌、救市,而是搞喷灌、滴灌,定向调控、区间调控,主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对化解电解铝产能过剩,协会就提出“疏”、“堵”结合的方针,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取得了积极效果。
  根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八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这八个“更加注重”,为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指明了大方向。尤其是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的情况下,全行业要把建设绿色产业、低碳产业、循环产业放在突出位置,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15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即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对些任务我们行业发展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从当前宏观形势分析,2015年我们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还难有大的改观。预计生产、消费、投资仍将保持6%左右的增长速度,效益不会明显提升。因此,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转变发展方式,强化创新驱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仍然是行业发展面临的艰巨任务。
  我们要利用国家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作用的机遇,积极发展新材料,拓展有色金属的应用领域,着力推进有色金属工业由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在政策要宽的背景下,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引导产业依靠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保持不断发展的势头。要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的机遇,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要素配置,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紧紧围绕建设世界有色金属工业强国的目标,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做好2015年的行业发展和改革工作。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