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聚焦固废利用 金昌模式助力绿色转型

2014年11月05日 14:2 557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作者: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提出,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绿色转型应加大示范推广,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建筑垃圾资源化、餐厨废弃物资源化、生产过程协同处置废弃物、农业循环经济等示范工程,继续开展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工作。其中,废弃物,特别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年度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20.59亿吨,利用率达到62.3%,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等主要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达1.6亿吨,回收总值4817亿元。2013年,资源综合利用产值达到1.3万亿元,并减少固体废物堆存占地14万亩以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金涌也表示,要充分挖掘资源再利用潜力,“如果能够有效利用废弃资源,就可替代部分原生资源,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模式。”

在循环经济领域中,工业固体废弃物是长期以来困扰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无处堆放、难以利用一直是人们对于废弃物的直观印象,但是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对于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置和再利用已经被提上了日程,正如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院长徐匡迪所说,“废弃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工业固废中蕴含着庞大的资源宝藏,那么如何将这些宝藏发掘出来呢?

除了加快相关技术研发,目前看来,建立试点基地,特别是以省、市为单位组建区域性的循环经济试点当最为属行之有效的措施。以甘肃省金昌市为例,我们可以看到试点基地在推进工业固废再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石军表示,金昌市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金昌模式”,并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12个全国区域循环经济典型案例之一。“金昌模式”注重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共生发展、科技引领支撑、园区承载集聚、机制创新保障,重点推进上述发展方向,以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经济发展最优化。

资源循环利用,是以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加强能量合理流动和价值主机增值,形成相互利用废料的生态工业链。

产业共生发展,是在不同产业、行业之间建立相互依存的链接代谢关系,金昌模式延伸了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和化工产业链,使有色冶金、化工、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共生共存。

科技引领支撑,是使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攻关。

园区承载聚集,将园区作为基本载体,加强基础设施假设力度,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实现聚集生产、集中治污,提高废弃物、能源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

机制创新保障,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构建“循环”与“经济”对接格局。

金昌模式提供了区域循环经济试点基地的发展思路:应以企业为主体,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基地内各企业见形成互相配合以及废料和资源互相利用;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重在提供服务引导与支撑,例如,可组织相关专题培训、开通公共媒体与信息咨询平台、普及循环经济理念等,并强化工作协调和顶层设计,从总体上把控发展方向。

此外,相关机构、组织也在探索更多试点模式,1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召开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工作会议的通知,组织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地区所在省、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及主要企业负责人,研讨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工作,总结工作经验、加强各试点地区间技术交流与合作,以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工作的开展和循环经济发展。但是治理工业固废、发展循环经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推广现有循环经济试点基地模式之外,还应根据实际效果进行完善与创新。(赵天宁)

责任编辑:赵天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