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无处藏身
——河南省新密市国土资源局构建执法监察监管平台小记
2014年10月23日 8:59 4822次浏览 来源: 中国矿业报 分类: 重点新闻
“河南省新密市国土资源局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监管平台建设得不错,走在了郑州市各县(市)国土资源局的前列,其经验很值得总结推广,有时间可以去看看!”2014年7月,《中国矿业报》记者随同出席全国“12336”违法线索处理工作座谈会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系统代表在现场观看郑州市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监管平台时,郑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刘维德极力推荐。
新密市国土资源局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平台究竟建设得如何?在国土资源执法方面发挥出来哪些作用?果如刘维德说的那么“神”?记者近日专程来到新密市国土资源局进行采访。
锻造坚强执法监察队伍
新密市紧邻郑州市区,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加之矿产资源丰富、厂矿企业众多,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任务比较繁重。
一走进新密市境内,记者就深深感受到了该市因加强国土资源工作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在通往新密市的郑(州)少(林寺)洛(阳)高速公路两旁,路北边因多年矿山开采活动而满目疮痍的山坡,经过几年来的矿业秩序整治和地质环境治理,已变得郁郁葱葱;而路南边私搭乱建、混乱不堪的一座座小山村也被一个个有着数幢规划合理、错落有致高楼的安置小区所取代。
“无论是重拳出击打击非法采矿活动和整治矿山地质环境,还是统一规划建设安置小区,其主要目的都是从源头上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减少国土资源违法现象的发生。”在乡镇书记岗位工作多年、拥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该局局长马卫东对国土资源违法的根源早已明察秋毫。
他介绍说,为了有效遏制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新密市国土资源局坚持“预防为主、查防结合”的方针,在抓好规划龙头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软硬件建设,提升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
人是第一因素,要强化执法监察工作,首要的是加强队伍建设。近几年来,该局着力强化执法监察队伍建设,选调精干人员充实到执法监察工作一线。其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作为国土资源行政执法部门,共下设7个中队、一个办公室;同时,还设立有20个乡镇国土资源所(2个筹备处)。
在需要大量“真金白银”的硬件设施建设方面,该局也舍得投入。该局主管执法监察工作的副局长吴建洲介绍说,目前,7个中队配备了7辆尼桑皮卡车、4部大队后备机动车辆,还有7台台式电脑、7台笔记本电脑、7台打印复印一体机、7台便携式打印机、5部执法记录仪、7部手持式GPS、5部数码相机、2部防爆相机等;20个乡镇国土资源所也分别配备了巡查车辆、办公电脑、传真机和手持式GPS等执法监察设备。
“队伍的壮大和软硬件设施的加强有力保障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近几年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整治、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等工作中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使各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明显减少。”马卫东表示。
打造执法监察监管平台
可以说,新密市通过这几年来持续的严厉打击和高压态势,使境内非法采矿活动基本上得到了遏制,非法小煤矿、铝土矿基本绝迹。然而,因配合新农村建设,该市4年来未再受理宅基地申请,从而导致土地违法行为有所抬头,全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形势依然严峻。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之所以形势严峻、难度大,执法人员之所以疲于奔命也很难彻底杜绝违法现象,最关键的原因在于执法手段乏力、缺乏必要的执法监察工作机制和监管体系。”马卫东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依靠科技锻造坚强有力的执法监察利器,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发生。今年年初,该局在郑州市国土资源局及新密市政府的支持下,投资150余万元,开始打造“手持应用、监控和管理三位一体,市、乡(镇)村三级联动”的新密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监管平台,并于5月正式投入使用。
“该平台通过集地理信息(GIS)、3G数据通讯、卫星定位(GPS)、视频传输、呼叫中心等技术于一体,强化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以构建‘早发现,早报告,早查处’的工作机制,完善‘全面覆盖、全程监管、科技支撑、执法督察、社会监督’的监管体系。”吴建洲说。
据了解,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动态巡查系统、违法线索管理系统、案件管理系统、督察督办系统、协管报告、车载视频和单兵视频监控系统。硬件设施包括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全彩显示屏、网管交换机、计算机等。车载视频监控(指挥车)包括3G视频服务器、车载云台及摄像机、车内视频显示控制终端。辅助设备包括巡查车载监控23套、单兵5部、3G数据通讯41部以及视频会议终端等。
“在日常工作中,该系统能实时监管执法人员工作动态,查询巡查轨迹、巡查日志、违法行为、办理结果等,并受理‘12336’等各种违法线索举报、网上批转交办,同时具备限时反馈查办情况警示提醒功能等。”吴建洲介绍称。
着力提升执法监察效能
在该局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监管平台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只要打开大屏幕,辖区内的国土资源监管情况便可一目了然;执法监察中队和各乡镇国土资源所动态巡查、执法监察的轨迹和地理信息也会一清二楚。
吴建洲指着显示屏上一个十分醒目的大红点说:“这是一个国土资源违法点,执法人员在动态巡查中发现国土资源违法活动上报后,就会自动生成红点。一旦对其跟踪制止并处理到位再上报后,红点就会自动变为绿点。”
当工作人员轻轻点击这个红点后,违法点的具体地理位置和坐标、违法性质及处理状态随即显现出来。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该局新建的这套监管平台系统。
记者在现场采访中了解到,应用此系统后,该局执法人员在动态巡查中若发现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就会利用3G数据通讯设备(手机)进行现场拍照取证,定位分析地类信息,填报违法情况,向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和乡镇政府报告,并集合单兵和车载视频监控(指挥车)实时上传巡查、执法全过程视频,由系统自动分类录入。
同时,郑州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监管平台可联网督察。相关领导即使足不出户、不赶赴现场,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决策,使用3G数据通讯设备或对讲设备下发指令,第一时间安排人员制止、纠正违法行为或立案查处。
“该系统最大的特点是简易便捷、运转顺畅、执法成本低、工作效率高,如果应用好,对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来说,不啻是一个质的飞跃。”吴建洲说,过去国土资源所动态巡查分两个组还忙不过来,现在一个组3个人就足够了。特别是在巡查中发现违法行为后,执法人员随即就可利用现场视频设备进行上报,不像以前在上午照相、下午回去写完纸质报告后才上报,不仅大大缩短了上报时限、节省了人力资源,而且还实现了可以实时查询的电子档案管理,彻底解决了“取证难、查处难”的问题。同时,该系统还能通过对各个区域内违法行为进行汇总分析,自动总结集成出国土资源违法的共性和规律性问题,便于对症下药。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不单单可用于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还可用于卫片执法、土地利用规划、用地情况等多个方面,对提升整个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监管平台对我市范围内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和违法情况实施准确定位和全面监控,彻底解决了国土资源执法动态巡查中信息难以获取、立案查处不及时等问题,使动态巡查与违法行为的取证、认定、处罚均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全市国土资源动态巡查效率和执法监察水平。”马卫东表示,“下一步,在继续完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监管平台的基础上,我们将着力拓展其应用范围,真正将其打造成为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平台。”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