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修 互动融合

访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总经理、中国黄金协会会长宋鑫

2014年10月18日 8:46 477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从去年4月以来,跌跌不休的金价让产金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倍增,面对寒意逼人的市场,如何突围?企业未来的发展如何定位?为此,本报记者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国际黄金大会上专访了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中国黄金协会会长宋鑫。
  困难的时候挺住:开练内功
  中国黄金协会发布的《中国黄金年鉴2014》显示,2013年我国黄金行业实现盈利比2012年大幅下跌了64.86%,结束了连续11年盈利的净增长历史,2013年出现亏损的黄金企业比重为20.47%,较2012年增长了194%。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从全产业链的建设到创新能力、资源、人才储备等各个方面在行业内都可圈可点,但即便如此,低迷的市场依然让这家国内黄金行业唯一的央企备感压力。
  宋鑫告诉记者,金价下跌对现有的行业和黄金生产企业影响较大,有一些老的矿山,和生产成本比较高的矿山已经处于亏损状态,有的矿已经没法开采。面对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企业必须苦练内功,降本增效,走精细化管理、科技创新之路。我们提出通过优化贫化率、损失率、选冶回收率、设备运转率、劳动生产率等“五率”指标,苦练基本功;强化项目设计,管住源头;不断创新探矿手段;主动瘦身,压缩机构,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应对措施。
  “只有通过努力,强身健体,多角度挖掘自身潜力,全方位迎接挑战,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成本竞争力,最终在困难的时候能够挺得住,在金价好的时候我们可以更多地获利。”宋鑫说。
  冲击下的新思路:推进国际化
  由过去相对粗放到现在精细,由过去的注重扩规模上项目,到现在转结构、调方式,接轨国际、开拓市场……一场从生产、销售、观念上进行的变革悄然展开。
  就在不久前,2014中国国际黄金大会在北京召开,宋鑫说,要通过这次大会,搭建全球黄金行业的中国平台,提倡中国黄金企业与国际一流黄金企业开展对标,“全球经济一体化,使中国和世界的互动融合日益加深。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黄金生产、消费国,中国黄金的发展离不开深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宋鑫说,推进黄金企业和黄金行业的国际化,需要观念的国际化,管理行为和模式方法也要国际化。
  接轨国际,国内黄金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头顶“第一”的光环,但中国黄金企业的体量仍无法和国际上的知名黄金企业相比。宋鑫说,中国现在十大黄金集团在全国的产量中所占的比例还只有一半,远远低于传统西方产金大国的集中度水平,而十大黄金集团的产量之和,还比不上全球最大黄金生产商——巴里克公司一家公司的产量,因此,提高企业集中度、并购重组是必经之路。
  加速国际化进程,“走出去”是大势所趋。持续低迷的市场,是否是并购的机会?宋鑫说,把握好并购的机遇很重要,让“走出去”成为机会,不要变为掉进去的陷阱。他说,企业什么时候走出去,什么阶段走出去,都是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首先要把企业的技术打牢、夯实,健身健体,才能挑更重的担子,这是一个前提。再有,看到大公司往外抛售资产,我们一定要仔细地看,积极地谈,谨慎下手,一旦下手就要盯住不放。并购是为了企业的价值提升,而不是为了并购而并购,这个非常关键。另外在走出去的时候,要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人才准备、资金准备,特别是跨文化的管控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一定要针对不同的国家,把我们的强项和当地的优势进行嫁接和互补,不要仅仅把国内一套成熟的做法搬过来,这可能是失败的开始。同时,并购一个项目一定要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尤其要高度重视安全和环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把握住机遇,而避免成为倒下去的陷阱。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