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山西低碳发展之路
—— 聚焦第五届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2014低碳技术论坛
2014年10月15日 8:53 5388次浏览 来源: 中国矿业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邢云鹏
山西省是资源型省份,以煤炭及其衍生品为主要生产品,具有典型的高碳特征,碳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均在全国处于较高位置。如何改变资源依赖、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高碳资源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资源型产业循环发展的思路。在第五届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2014低碳技术论坛上,来自国内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就山西的低碳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和技术方面的观点,力争使山西省的低碳发展走出高效利用之路。
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低碳发展
煤炭是我国能源的主体,更是山西省的主要资源,而且,这种以煤为主体的能源资源结构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其利用过程中伴随的环境污染也不可避免。协调解决煤炭利用过程的效率与环境问题,是当前山西省能源发展的现实选择和必然要求。实现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是山西省的战略需求,也是解决我国油气资源短缺的可行和有效途径。
大唐国际高铝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研发中心主任孙俊民从煤基固废资源化利用与循环经济的角度提出,应依托环保设备和环境吸附材料,加强污染的控制和资源化利用,从燃前、燃中、燃后加强对燃烧源PM2.5的控制。他认为,山西应该利用煤基固废资源特性,进行煤基固废梯级资源化利用。高铝粉煤灰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路线和产业方向也非常适用于山西。
浙江大学化工系工业生态与环境研究所所长闫克平从燃煤电厂趋零排放的相关技术,美国拉玛大学化工系教授娄慧如从难燃煤和煤基产业废气的低碳燃烧等角度,分别就当前燃煤电厂如何破除燃煤污染困局,有效改进和优化燃烧系统,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等,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娄慧如认为,清洁高效燃烧技术开发的关键是燃烧以及污染物生成和迁移的机理。低氮燃烧中氮氧化物的控制因素主要是火焰温度、空气配比、燃料中的氮含量以及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通过精简优化复杂的燃料机理,设计新型高效低氮燃烧器及燃烧系统,强化煤粉浓缩,强化引燃,优化配风,加强系统可靠性,能够有效控制煤基产业的低氮燃烧。
推行清洁煤化工 实现高效煤利用
煤化工技术是煤炭能源清洁高效和低碳化利用的重要支撑。煤的安全、绿色开采,煤的预处理,煤的燃烧与转化、污染物控制与净化等方面都依赖现代煤化工技术的发展。专家学者们就如何打造煤气化联合一体化生产,建立循环经济型的煤炭能源化工,最终实现煤的清洁高效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中国矿业大学代世峰教授以煤型稀有金属矿床为主题,提出煤和含煤岩系中稀有金属元素的研究是当今煤地质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这项研究不仅可以为研究煤层的地质成因、煤层对比、含煤盆地形成与后期改造、区域地质历史演化和突发地质事件提供重要的煤地球化学和煤矿物学证据,而且对煤炭经济循环发展、煤炭利用过程中环境保护,以及对国家稀有金属资源安全也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社会意义。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光文研究员提出,煤热解是支撑煤炭分级转化和分质利用的核心技术。不过截至目前,仍没有稳定工业化的煤热解技术。许光文目前正与山西的工程设计院与煤化工企业合作,推动实施20万吨级工业示范,计划在2015年实现示范工程运行,开发形成百万吨级产业工程工艺包。
中国科学院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王树东教授指出,煤制天然气是缓解我国天然气供需矛盾,实现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煤制天然气工艺的关键技术——合成气完全甲烷化,他介绍了相关的国内外甲烷化工艺技术及各自技术特点,并重点介绍了他们技术研发团队自主开发的合成气完全甲烷化工艺技术,不但包括系列催化剂的开发,工艺过程筛选和优化,还有合成气甲烷化工艺的工业模型试验情况以及今后工业示范的相关关键技术问题。
煤基清洁低碳转化 积极推广技术应用
煤化工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基础型行业,是山西省煤炭产业链拉伸延长的重要产业。2010年至今,山西省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进军高端现代煤化工。“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将充分发挥化工技术优势,从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现代煤化工产业多向延伸、重点发展,实现由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
论坛上专家、学者们针对煤炭燃烧热解技术、煤炭大规模先进气化技术、煤制油技术以及甲醇下游产品技术进行了研讨交流,并就技术的推广以及经济成本的分析,为技术转化生产力描绘出广阔的前景。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专家刘中民提出,发展洁净煤技术是实现石油替代的必然选择,烯烃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基石,现代煤化工在全世界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少数技术在特定的环境中实现了工业化。中国在世界上优先发展煤化工,几乎没有技术可供引进,技术进步制约着行业发展,必然更多地依靠自主创新。大连化物所连续进行了近30年的甲醇制烯烃研究,始终处于国际领导地位。同时,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宁波禾元甲醇制烯烃项目都实现了技术商业化实验。这些技术如果能全部转化成生产力,将对国家有着重大意义。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吕清刚表示,以煤为主体的能源结构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实现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是我国当前煤炭利用产业的战略需求,也是解决我国油气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他对煤炭直接燃烧技术、煤炭燃烧发电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各项技术及进一步推广的可能性。
无论是技术问题还是推广问题,无论是技术投入还是未来更多的产出,与会的专家们不仅仅对技术成果的应用、推广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了研判,更从国家资源战略安全的角度做出了分析,让大家明白:技术创新、科技创新支撑着山西的低碳发展之路,更支撑着中国复兴前行的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