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锂电自行车出货量同比增长36%

2014年10月11日 10:20 321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锂电自行车是指采用锂离子大容量电池的电动自行车,以小巧轻便见长。锂离子电池电动车相对于传统的铅酸电池更高效、安全、环保,最重要的是,锂电电池轻巧耐用,使得电动车不会笨重,也更加美观,很适合老年人和女性,但价格会比铅酸电动自行车稍高。


  随着交通拥堵、土壤破坏、水质污染、能源紧张等现代都市问题凸显,人们更关注环境友好、能源集约等生活方式,特别是在人类进入“后石油时代”后,节能环保的电动自行车更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锂电池电动自行车市场潜力大,中国电动自行车年产量过3000万辆,保有量过亿。如果全部替代为锂电,市场规模超千亿元。


  锂电自行车出货量快速增长


  近几年来,中国锂电自行车产量总体呈现上升的态势,2014上半年中国锂电自行车出货量达到170万辆,同比2013年同期增长36%。锂电自行车出货量增长主要来自于国内市场需求增长,出口市场增速较小。预计2014年全年中国锂电自行车出货量将达到380万辆,其中内销230万辆,出口150万辆,内销将超过出口。未来3年中国锂电自行车出货量增速将保持40%左右的复合增速,到2016年出货量将达到800万辆。


  中国锂电自行车出货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1)九部委对铅酸电池的整顿,加快了锂电自行车对铅酸电动自行车的替代;2)锂电池价格下降,带动锂电自行车的成本逐年下降,性价比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增强;3)随着锂电自行车的普及加深,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提高,认识到锂电池比铅酸电池更环境友好。4)社会人口老龄化,锂电自行车比铅酸轻便灵巧,更适合老年人使用。5)电动自行车厂商为了占据市场先机,推广锂电自行车的越来越多。


  锂电自行车区域集中度高


  我国锂电自行车生产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天津、广东这四大板块。在这几大区域内,集中分布着众多锂电自行车生产企业及配套电池企业,其中天津是国内最大的锂电电动自行车产地。根据高工锂电研究所调研,锂电自行车产量中天津占比达到35%,占比最大;其次是江苏占24%,浙江17%,广东10%。四大区域合计占据86%的市场份额。


  天津板块锂电自行车代表厂商是爱玛、雅迪、邦德、富士达等大型电动自行车厂,而浙江则是以中小型出口为主的锂电自行车车企为主,如耀马、途尔等,广东地区的代表车企是喜德盛、松吉、台铃、美尔顿等。


  这些地区的电池配套企业也比较多,江苏板块以锂电池产品的研发、设计为特色,特别是在苏州、无锡、南京等地,外资企业众多,松下、索尼、LG等国际电池企业生产基地均设在江苏,这些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研发技术,成为其最突出的优势。天津板块由于一直以来作为自行车企业的集聚地,其生产能力一直位于电动车行业的前列,同时天津也具有锂电池配套企业的优势,天津三星、力神、比克等企业都集中在此。


  广东板块凭借深圳这一电子科技最为发达的基地,汇集了包括研发、生产能力领先的众多企业,这也为广东板块锂电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广东板块主要分布着ATL、比亚迪、深圳比克、光宇、毅力能源等企业。

  锂电自行车未来发展趋势


  从产品发展趋势看,未来几年内,锂电自行车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将是锂电自行车产品的主要发展趋势。附加值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锂电池的安全性与一致性、锂电自行车的一次充电续行里程与锂电池的使用寿命、锂电自行车的轻量化、锂电自行车的智能化技术与传感技术。


  此外,锂电自行车的售后服务等方面也是产品附加值的重要一部分。随着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产品的发展,锂电自行车产品也将逐渐走向成熟,因此,唯有掌握锂电自行车核心技术的企业,才能真正有效地提升其产品附加值,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而从市场发展趋势分析,品牌融合和行业整合将是主旋律。中国电动自行车呈现了南北市场的较为明显的差异,北方以天津板块为代表的企业生产简易款。近年来,锂电自行车市场占据绝对的优势。而南方以江浙板块为代表的企业多以生产豪华款为主。“南豪北简”已经成为特点鲜明的行业现象。


  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这种单一产品路线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购买需求。而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加速了南北市场的接触,也让南北方的电动车企业看到了对方身上的优越之处,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融合过程,未来这个趋势仍将持续,由南北竞争走向融合,品牌区域性趋于模糊化。

  另外,价格竞争在未来几年将越来越激烈,低端产品的价格下降趋势将更加明显。如果仅游离国内低端市场的争夺,企业将会面临洗牌出局的危险。随着企业进入的增多,竞争也将加剧行业的整合,有技术优势及产业链管理能力强的企业更有机会胜出。

责任编辑:李峒峒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