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矿:让清洁选矿不是梦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开展生物冶金技术攻关纪实
2014年10月09日 10:30 8958次浏览 来源: 中国矿业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依托地调项目《丹巴低品位铜镍矿高效利用新技术研究》开展铜镍矿生物浸出工作,获得了镍浸出率>95%、铜浸出率>80%的良好指标;依托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铜矿山废石资源调查与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开展含铜废石生物浸出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各项指标达到了预期要求,而因该项目工业化开展所延伸的两个市场项目——《白银含铜废石堆浸生物培养设备研制》和《白银含铜废石生物堆浸技术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相关生物培养设备按要求进行自制与定制,并全部运至白银堆浸现场,白银公司的露天矿含铜废石生物浸出示范工程不日将正式运行……
后来居上方显英雄本色。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以下简称“成都综合所”)生物冶金实验室于2008年筹建,2010年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缘何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呈现出强劲的后发超越之势,一跃成为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生物选矿领域的一个标杆呢?带着谜团和好奇,记者近日专程赶到成都综合所进行了采访。
生态文明催生生物冶金
事实上,我国业内人士对生物冶金并不陌生,国内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已研究多年,但真正实现工业化并具有示范意义的实例并不多。国土资源系统内原来也有几家科研机构曾开展过生物冶金,但往往只开花不结果,没有形成气候。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考虑将其应用于矿物加工行业。目前,许多领域仍处空白,包括相关现象理论和工艺研究都尚未成熟。”成都综合所所长刘亚川说。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和推进,以及国家对矿产资源选冶领域环保标准的提高,作为清洁环保选冶工艺的生物冶金技术迅猛升温,再次成为矿山企业尤其是科研机构关注和追逐的焦点。
据了解,传统的选矿办法是用物理分离方法如浮选、磁选、重选等从矿石中回收有价矿物,在分选出有价矿物产品的同时,产生出大量尾矿固体废物与废水。选矿中的清洁生产,虽然可通过优化分离工艺、优化浮选捕收剂配方等方法来实现,但通常离不开化学药剂的使用,有机、无机药剂都会有残留。另外,选矿废水处理成本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这些都很难达到清洁生产指标。
而微生物因繁殖快、种类多、分布广、易培养、代谢能力强、容易变异等特点,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生物技术在矿物工程中的应用,称之为矿物生物工程。矿物生物技术具有能充分利用资源、成本低、投资少、基本无污染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矿物工程领域中发展最快、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其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
而作为我国矿产资源选冶领域功勋卓著的老牌劲旅,成都综合所在金属矿产尤其是钒钛磁铁矿的选冶研究和综合利用方面有着深厚的功底和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在生物冶金领域却是个空白。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2008年,具有超前眼光、早就捕捉到生物冶金技术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的成都综合所所长刘亚川看准时机后果断出手。当时,他甩出的话硬梆而充满自信——“我们在不断巩固和提升传统的物理选冶技术的同时,还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打破惯性思维,在生物冶金这一全新的选冶领域有所突破、创新和发展!”
此语一出惊四座。成都综合所几十年一直致力于物理选冶领域,并在业内得到了高度认可,仅凭借这一传统优势即可吃喝不愁、高枕无忧了,为何还要去冒险拓展生物冶金这项陌生且国内尚不成熟的技术呢?当时,许多人不理解,甚至提出了质疑。
“作为清洁选矿技术,生物冶金是将来的必然发展趋势,早上早主动,越晚越被动!”刘亚川与成都综合所主管科技的副所长陈炳炎等骨干技术人员充分分析酝酿后,最后定下来干!
凡事一旦认识统一、思想重视,困难立马退避三舍,效果也会立竿见影。没有这方面的人才不要紧,可以破格引进!一个主攻生物冶金的硕士被“挖”了过来。没有实验室,也不用怕,成都综合所自己投资建设!投资数十万元的生物冶金实验室两年时间内便建成并投入使用。缺少项目,也不用担心,由成都综合所领导亲自带队进行立项考察,争取国家项目!
生物冶金技术,最终在成都综合所迈出了艰难而又坚实的第一步!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