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一组有色金属国际资讯

2014年09月25日 15:35 1419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俄铝:今年全球铝供应 料短缺150万吨

  俄铝(0486-HK)考虑与中铝(2600-HK)在西伯利亚合作兴建铝冶炼厂,俄铝副行政总裁OlegMukhamedshin近日接受香港《文汇报》书面专访时表示,项目获两国各级政府支持,唯一障碍是市场疲弱,会待市场全面复苏才开始项目及施工。他预计,未来数年全球铝供应短缺将加剧,但有助清理库存,使行业迎接新增长期之前变得更健康。
  香港《文汇报》报导,俄罗斯总统普京5月访问上海,两国签署40多项经贸协议。Mukhamedshin指出,兴建铝冶炼厂前会继续进行可行性研究及其他前期准备,有必要让市场恢复平衡及「消化」金属存货,确保铝业发展健康平稳。他指俄铝已尽力平衡市场并减少铝供应,包括大幅削减生产。
  公司亦正与其他中资企业商讨合作。Mukhamedshin说,印度尼西亚禁止矿石出口,为于第三国合作开采铝土矿缔造空间,在全球竞争越趋激烈之时,变相释放研发合作潜力。此外,中国对环境的关注势将加快整个铝产业链在环保领域上进一步合作,包括利用氧化铝生产时产生的废料。
  近年全球铝市场需求殷切,主因是在2010年至2011年,中国以外的铝市场曾出现严重供应过剩,包括俄铝在内的生产商纷纷缩减产能。Mukhamedshin估计,今年全球铝供应将缺少150万吨。由于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存货下跌至少490万吨,预计短缺扩大速度会加快,且持续数年。
  他认为,全球持续优化产能为铝市场带来正面趋势,将确保铝业不会面对另一次产量过剩危机。未来数年市场供应短缺加剧,将有助清理库存,使行业迎接新增长期之前变得更健康。
  他预期,LME价格下半年开始强劲反弹。面对生产成本、需求持续增加及供应短缺,虽然铝价近期回升,但依然被市场大幅低估。他指,除非铝价升至每吨2500至2700美元(不包括溢价),否则不考虑重启已关闭产能。
  有别于全球其他地方,中国保持85%以上的较高产能使用率,虽也有缩减生产但速度较慢。他引述数据指,中国去年缩减产能240万吨,但有460万吨新产能投入营运,完全抵销了减少铝供应的努力。
  今年上半年,中国铝总消耗量按年增加13%至134万吨。由于产量增长放缓及削减产量,今年首季中国铝供应过剩情况大幅改善。他预计第2季情况持续改善并达至市场供求平衡。另一方面,中国铝半成品出口并无大幅增长,上半年半成品净出口按年增加6%,不能填补铝市场供应短缺的缺口。
  他认为,与中国铝企业以生产分成方式合作可以互利,中国合作方可藉此把自己所得的铝从俄罗斯出口到中国,利用西伯利亚效率较佳的生产取代中国成本效益较低的生产。
  谈及全球铝需求动力,Mukhamedshin预计,全球原铝消耗量未来5年将增长1400万吨,达6600万吨。增长大部分来自交通,主因欧洲及北美汽车使用的铝越来越多,以及汽车数量大幅上升。其他包括建筑、包装、电器应用及航天业,航天业规模虽不大,但至少于未来6至7年会维持强劲及活力。
  俄铝2013年净亏损按年增5倍至32.22亿美元,今年首6个月亏损收窄至2.09亿美元。Mukhamedshin表示,第2季财务业绩较第1季有较大改善,乃由于铝价复苏、平均实现溢价上升及严格的成本控制所致。
  公司今年第2季收益较第1季增加6.5%至22.6亿美元,经调整EBITDA(未计息、税、折旧及摊销前的利润)大幅改善27.2%至2.2亿美元,经调整EBITDA利润率提高至9.7%。上半年,铝分部EBITDA利润率增至15%,而去年同期则为12.7%。第2季溢利及经常性纯利分别为1.16亿美元及1.29亿美元,实现去年首季以来首次触底走高。
  Mukhamedshin认为,专注效率和成本控制是俄铝营运首务,预计公司下半年铝产量约180万吨,同时预期铝价下半年出现正面动力,而实物溢价于年底继续上升。按现行铝价水平,他认为,下半年利润率及溢利将进一步改善,全年资本开支预期约5亿至6亿美元。
  俄铝股价持续低迷,Mukhamedshin相信,俄铝价值仍被大大低估。他解释,2011年8月,铝价为每吨2,400至2,500美元,而当时俄铝估值为每股8.8港元。于2011年8月,全球最大镍生产商NorilskNickel每份存托证券以26美元的水平买卖,只较现时减少23%,但俄铝则较同期减少50%以上。
  俄铝股价上周五收报4.74港元,升3.043%。俄铝股价过去一年由低位升116.44%。
  Mukhamedshin又称,乌克兰政局动荡对公司业务无直接影响,公司已完成再融资,债务到期日由2年延至4.4年,相信可极大改善公司的债务组合。

[1] [2] [3] [4] [5] [6] [7]

责任编辑:淮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