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步入“三期叠加”期

2014年09月23日 11:27 1164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原题:有色板块寒冬未去 或再掀裁员减薪潮
  有色金属产业的寒冬仍未过去。
  9月15日,拥有中国最大铜产品生产基地的江西铜业(600362),被曝陷入劳资纠纷,近百名职工在门口聚集,要求公司履行签订的合同条约为其子女安排工作。
  另有行业人士向记者爆料称,同样在9月15日当天,山东省国资旗下的山东能源集团子公司肥城矿业集团开会决定裁员约2000人,部分员工将被调离原工作岗位,由正式职工变为合同工。
  9月19日,记者连线江西铜业,其总经理龙子平独家回应记者称,不存在签订合同,公司已经与职工家属谈好了,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正常。
  而肥城矿业集团宣传部一名彭姓副部长向记者否认了裁员一说,他称这部分职工,只是进行分流安置或劳务输出。按照其说法,行业利润整体下滑,眼下企业经营困难,基层员工的工作调整实属无奈之举。
  事实上,受宏观经济、行业竞争和产品价格下滑等不利因素影响,有色金属板块近年遭遇了严峻挑战。
  记者统计国内有色金属板块82家上市公司2014年中期报告发现,50%的企业净利润同比下降,中国铝业(601600)和五矿稀土(000831)成为“亏损王”,净利同比下降561.020%和513.790%。
  卓创资讯资深分析师刘冬娜表示,按照公开数据,很多大型企业已是销售价低于成本线了,而很多矿企为了保利润,不得不将浮动的成本线不断下调,工人工资正在减少。
  矿企劳务纠纷频发
  9月16日,“江西铜业职工家属拉横幅讨要工作”的图片,开始在网上流传,消息显示,9月15日,近百名职工和家属在江西贵冶江西铜业公司门口聚集,据了解,3年前,这部分职工的子女在服役时与江西铜业签订“就业合同”,但当服役期满回家后却不能履约,江西铜业的就业“保证书”没有盖公章。
  公开资料显示,江西铜业是拥有8家矿山,5家冶炼厂,6家铜加工企业,3家稀散金属生产单位,1家稀土公司的大型有色金属集团,集团分别在港股和上海上市。
  9月19日,时代周报记者致电江西铜业公司董秘黄东风,黄称自己在外出差,不了解事情经过,不方便述评。
  而针对网传的“签订就业合同”一事,江西铜业公司总经理龙子平独家回应时代周报记者时表示否认,“签的不是就业合同,绝对不是,这个肯定是有问题的”。
  龙子平补充表示,目前公司党委有关负责人已跟家属代表见面了,实际上国家民政部等部门有非常明确的服役期满的安置意见。
  江西铜业公司人力资源部一名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按照以往的惯例,上述情况的人员,一般由省民政厅安置办来安排,但近年来政策变了。
  “此事跟公司没有任何关系,企业现在是市场化竞争了。”龙子平向时代周报记者表达委屈。
  事实上,江西铜业裁员的消息在2008年开始就已经出现,彼时铜期货价格从巅峰跌入低谷,江西铜业和同行几大巨头一起进入寒冬。
  当时公司员工面临降薪的局面,对于外界的裁员一说,时任董秘潘其方表示,江西铜业是国有企业,必须保证员工有班上,不会采取裁员等做法。
  而近年来,又有接近江西铜业的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透露,未来该公司恐要裁员2000人左右。对此种说法,龙子平予以了否认,“我们是按照企业的规模来增减员工数量,发展规模大,就可能要人,有些要收缩,就可能不需要那么多员工,这跟企业的发展有关。”龙子平对记者说道。
  而江西铜业现任董秘黄东风则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公司在提振业绩方面,一直在努力,“以后尽可能地不增加人了,除了必要的大学生以外”。
  据江西铜业年报披露,截止到2013年年底,公司有正式职工22426人,加上劳务派遣和合同工,公司一共有3万余名员工。
  除了江西铜业外,山东能源集团子公司山东肥城矿业集团公司已确定“裁员”。
  山东能源肥矿集团的前身为肥城矿务局。作为国有大型一类企业,肥矿集团主要产业有煤炭生产、铝业、煤化工及物流贸易等,旗下全资子公司4家、控股子公司4家、参股公司5家。
  有业内人士爆料称,肥城矿业集团15日开会决定开始裁员约2000人。时代周报记者致电肥城矿业集团宣传部办公室,对方称确有其事。
  然而,该公司宣传部一名彭姓副部长却否认裁员,而将之称为“员工分流”,据其介绍,这些员工不是总部机关人员,而是公司二级单位的员工,有行政岗位的,也有一线生产员工。
  据其介绍,目前整个行业不景气,公司亏损了数亿元,早在前段时间,公司2000多名员工就已经在半停工状态,每月发八成的工资。
  “为了解决企业的困难,企业想方设法,有条件的就分流一部分员工去系列单位上班,再一个是想通过这种劳务输出的形式,以单位来准备输出一部分人员”。
  彭部长称,现在还没输出,可能有人员不愿劳务输出,出现了思想情绪,这是很正常的事儿,“他们签订的合同都是正式合同,是企业的正式员工”。
  高管年薪十倍于普工
  数据显示,2011-2013年,江西铜业营收分别为1176.41亿元、1585.56亿元、1758.90亿元,虽然营收逐年上涨,但净利润却连年下滑,2011-2013年,江西铜业的净利润分别为65.49亿元、56.16亿元和35.65亿元,下滑严重。
  而据江西铜业年报披露,公司推进的是岗位绩效薪酬体系,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按照岗位价值、工作技能和业绩进行薪酬分配,员工薪酬主要包括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及其他福利,结合公司经营绩效、管理责任等内容进行考核与发放。
  在净利润下滑背后,是江西铜业的成本逐渐增加,其中人工成本上涨明显。2012年,江西铜业的有色金属制造业、铜产品、贵金属副产品、化工产品和稀散金属共五类里的人工成本上述五类里的人工成本分别为8.69亿元、7.60亿元、0.12亿元、0.78亿元和0.19亿元,
  而2013年度,分别为10.22亿元、9.08亿元、0.13亿元、0.82亿元和0.19亿元。有色金属执照和铜产品两大主业的人力成本上涨明显。
  2013年报显示,江西铜业在2013年应付职工薪酬余额为人民币 15189 万元,比上年末增加人民币5267 万元。
  记者采访了多位身居生产一线的江西铜业内部员工,他们称,每月工资基本在4000元左右,扣除保险和公积金,每月到手工资不足3000元。
  江西省人社厅的数据显示,2014年度,江西全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使用的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539元。
  对此,江西铜业董秘黄东风承认公司有员工工资在3000元左右的情形,但他表示并不是太多。黄称,江西铜业的员工平均年薪在六七万元,在江西省内还算比较高。
  而同为员工,2013年报告期内,江西铜业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应付报酬为1485.69 万元,实际获得报酬合计为1485.69 万元。
  而在2012年报告期内,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应付报酬为1337.07万元。
  其中,董事长李保民年薪为106.605万元,总经理龙子平的年薪为74.575万元。
  对此,龙子平对记者表示,虽然公告显示自己有这么多年薪,但其本人基本拿不到这么多,“我们的年薪都是需要上报国资委,报批后方能领取”。
  行业回稳仍含隐忧
  随着国家政策调控,有色金属行业处于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化解有色金属产业多年来快速发展积累的资源、能源、环境制约压力,消化冶炼产能产量快速增长及市场需求的高新金属材料发展滞后等产业的深层次矛盾,是有色金属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经阶段。
  记者发现,目前很多有色金属行业企业多为国企,而在政策层面,目前的国企改革,已经开始铺展。而在国企改革方面,激励企业员工的股权激励计划,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江西铜业总经理龙子平表示,该公司目前正在做改革方案,并与江西省国资委协商,未来有无股权激励,这个要看国资委的态度,“我们想是,因为这个现在是通行的”。
  龙子平称,有色金属行业也是充分竞争性的行业,现在就是看国资委的态度,“如果往前推,那么我们肯定要跟上”。
  针对未来的国企改革,是否会对公司员工的利益受损,龙子平表示,“那不会,那绝对不会”,改革要对企业要有利,对员工要有利,对社会要有利,这个才是好的改革。
  9月12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等单位联合发布的《中经有色金属产业月度景气指数报告》显示,有色金属产业回稳向好态势得以延续,但仍面临增速换挡、结构调整等阵痛隐忧。
  该报告显示,有色金属价格经过长时间下跌后,部分金属品种呈现出震荡回升的态势;实现利润总额增速由负转正后,增幅有所扩大,主营活动利润降幅进一步收窄。
  实现利润增长的行业小类增加,下降的行业小类减少。7月末有色金属工业34个行业小类中,25个行业小类利润增长,其中1个小类亏转盈;9个行业小类利润下降,其中1个小类增亏,1个小类盈转亏。
  目前,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具有“三期叠加”的典型特征:一是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新世纪前10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快速发展,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5%,利润总额年均增长40%。
  目前我国常用有色金属产量、消费量均已超过世界总量的40%,遵照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已由高速发展阶段进入中高速发展阶段。
  有分析师认为,前期有色金属行业面临的低迷,在企业层面未能做好风险自控措施,在有色金属行业黄金十年的发展时期,很多企业未能居安思危,导致抗风险能力弱。
  而如今,有色金属行业到了结构调整的阵痛期。按照专家的说法,目前我国有色金属产业是“中间大、两头小”,冶炼产能过剩,矿山保障能力不足,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短缺。
  总体上,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中低端,结构不合理和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加快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责任编辑:王爱慧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