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考问“走出去”

2014年09月21日 0:14 497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9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塔吉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接见了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等驻塔部分中资企业代表。在接见中,习近平指出,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要尽快做大做强自己,要认清在塔中资企业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而在此之后,习主席在访问马尔代夫时还专门提到“矿泉水瓶子不要乱扔,不要破坏人家的珊瑚礁”。笑声过后,留给我们的是深思。习主席提到的这几点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告诫“走出去”的国人和中国企业要在社会责任意识上更有担当。
  近日,中国万宝矿产有限公司在缅甸的莱比塘铜矿项目因环保问题成为舆论的焦点:矿区附近的一些居民对莱比塘铜矿项目提出异议,据缅甸媒体报道,这些居民对环境保护和征地赔偿等不满。
  近年来,类似的事情在“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身上时有发生,如何强化对外投资过程中的企业社会责任,成了决定中企海外声誉的关键问题,也成了中企在海外投资成败的重要问题。
  作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尤其是涉及资源能源行业的有色企业,在对外投资合作中履行社会责任,不仅关乎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的实现,也关乎对外投资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应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做。
  诚然,在有色行业“走出去”的企业中不乏成功的案例,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都是行业的“排头兵”。以中国有色矿业集团为例,他们投资了赞比亚谦比希铜冶炼厂等重大项目,公司在赞比亚累积完成投资超过20亿美元,拉动当地就业12500人,缴纳税收超过1亿美元,提供各种捐赠1000万美元,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好评。又如中国铝业公司、中国五矿公司,包括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代表之一金龙集团……这些中企在成功“走出去”的同时,没有忘记自己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在自身做大做强的同时也帮助当地的经济建设以及公益事业,在海外都享有良好盛誉。
  “目前在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都了解企业在当地的社会责任和企业形象的重要性,但应进一步将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化,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想起来就做,想不起来就算了。”商务部研究院产业国际化战略研究所博士祁欣表示。
  除了要提高企业海外社会责任意识外,还应加强对此方面的监管。这种监管除了政府层面的,更多的还应该是企业自身的监管。
  另外,在出现问题后,应妥善处理危机,主动改善与当地民众的关系。“在企业的整体‘走出去’战略中,应该有应对此类风险的应急机制;针对当地民众、社区的公益活动应做到长期、稳定,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祁欣表示。
  据了解,2013年年初,商务部和环境保护部就联合发布了《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以更好地引导对外投资企业规避风险,履行环境责任,实现与东道国的互利共赢。
  “走出去”的有色企业只有在参与公益事业,改善当地民生;注重资源节约,做好环境保护;保护员工权益,培养当地人才;开展属地化经营,实现共同发展等方面踏实做功,才不辱习主席所提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