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生存困境 如何突出重围华丽变身

2014年09月19日 10:21 767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中国制造业危机
  根据商务部统计,2013年,中国有进出口经营实绩的企业数超过30万家。也是在这一年,中国的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了4.16万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然而贸易大国并非贸易强国。光鲜的“中国制造”背后,存在着不少隐忧。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教授李瑞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制造业的内在困境很多,确实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相对于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世界发达的制造业国家,中国制造业在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4个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许多产品缺少核心技术,高端装备和关键部件依赖进口。虽然加工贸易曾在中国整个外贸当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规模很大,但主要集中于生产加工组装环节,研发能力不足。由于大多数产业真正的核心技术并没有掌握在中国制造企业的手中,中国制造业企业只能分配到极低的利润,导致中上游的企业拼命压榨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让下游的供应企业得不到长足发展,从而不能建立起强大的供应体系。
  中国外贸企业生产效率比较低,虽然2001-2010期间年均劳动生产率增速超过10%,但因起点低,仍远远落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中国的贸易企业中很多企业都是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又多为低附加值的简单化生产工作,导致生产效率不高。
  我国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例如珠三角。中国加工贸易从珠三角开始发展,经济发展并不平衡,近年来珠三角人工成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加工和组装环节需要大量劳动力,而且要占据相对与研发环节更大面积的土地,所以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对于加工贸易的影响较大。
  对此,黎友焕也表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我国制造业结构存在问题,外贸发展存在区域外贸不协调和出口产品不协调等问题,科学技术与国际品牌的短板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桎梏。从规模上看,中国制造业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而从结构上来看,中国先进制造业特别是服务型制造业的比重明显偏低。出口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出口产品附加值低,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且结构不合理,外贸效益增长依靠数量扩张,中国出口的品种并没有太多的增加,贸易条件恶化是贸易大国而不是贸易强国的重要原因。
  之所以说中国制造业处境艰难危险,是因为它不仅受困于内在的困境,在国际上还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现实挑战。
  “在国际方面,中国存在不公平待遇。”李瑞琴向记者表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使得世界上的许多国家经济都受到重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开始推行新贸易保护主义,以达到限制进口,鼓励出口,保护其既有市场的目的。同时构建多种贸易壁垒,严格产品准入条件,采取特殊的对外贸易管理以及反倾销政策,这些都对中国制造业出口造成诸多不利,使得中国在新一轮世界范围内的产业革命和产业竞争中举步维艰。2013年,我国遭受贸易救济调查89起,涉案金额36亿美元,成为美国调查中最大的受害国之一,在未来,我国与发达国家经济贸易摩擦很可能更为激烈。
  现如今发达国家纷纷开始实施制造业回归战略,目的在于抢占高端市场。而为了保持先进制造业优势,发达国家会牢牢控制高科技产品出口,因为一旦在关键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就可以掌握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和整体设计的主动权,未来中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难度将更大。
  同时,李瑞琴还提到,越南、缅甸、印度等东南亚新兴经济体开始依靠资源、劳动力等优势吸纳低端制造业,走中国制造业旧路,侵蚀中低端制造业市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大量转移到这些国家。
  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一些行业生产已接近或达到历史峰值,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和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内忧外患”的处境让中国制造业当前的发展道路异常艰辛。

 

[1] [2] [3][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