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学界“大牛”谈研究
——访美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负责人、《Economic Geology》主编劳伦斯·D.梅内尔特
2014年09月12日 15:35 9278次浏览 来源: 中国矿业报 分类: 重点新闻
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学者每年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在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但高水平的论文数量占比却很低。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从很大程度上代表着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劳伦斯说,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一般具备以下特点:第一,提出的科学问题明确,这些问题可能是前人不曾涉及过的研究内容,也可以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绝对创新,并且这些问题的解决会对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实际的意义;第二,解决问题的方案清晰,把每一个步骤以及涉及到的准备工作阐述得非常清楚;第三,寻求答案的过程逻辑严密,在严格的分析论证过程中解决问题、提出观点;第四,支撑观点的证据真实、可靠、充分,应将事实证据与实验室的分析数据结合起来,共同为支撑整篇论文的观点服务。
“难就难在第一步,要提出一个好的科学问题是非常困难的。” 劳伦斯说,以他的了解,目前中国矿床学届的学术氛围很好,但很多人不具备独特的创新思维,“根本不知道怎么去思考或是提出问题”,因而顶尖的科学人才很少,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更加注重细节。他建议,不管是年轻的学生或是年长的教授都应该更多地到野外工作,“不要害怕弄脏自己的衣服和双手”,不要仅仅采几个没有意义的样品回到实验室做分析,因为“从事地质科研工作就应该出野外,并不是在实验室泡着就能出成果的”。
劳伦斯还建议,中国的地球科学家尤其是那些有过西方学习、工作经历的科学家要合理组建自己的研究团队,要把西方国家的一些好的科研理念融入到团队里。比如,保持团队成员的思维活跃度和独特个性,合理帮助团队里的学生安排研究工作和任务,而不是一味地让手下的学生帮忙采样品、做实验、出数据,这样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会让他们的学生在将来也干同样的事情。“一个好的团队是非常重要的,里面的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思维,相互之间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很容易发生思想上的碰撞,好的科学问题很可能就由此诞生。”
对于年轻的学生,劳伦斯建议,一定要重视“榜样的力量”。“那些会思考并提出问题的人,都是学生们的榜样。应该向这一类人学习,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允许自己犯错误。”劳伦斯说,中国的文化讲求谦逊和低调,因此很多学生不敢在有些公开场合站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提出问题,怕自己会显得太“与众不同”。其实,这种“与众不同”恰恰就是培养其科研素养的基础。他还建议:“学生应该先专注于研究小问题,不要一下子跳到很大的、区域性的问题上去。”
“我们要的是有实际意义的科研成果,而不是一篇篇印刷精美的论文。”劳伦斯最后表示,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在世界各地都不一样,这也是一个大家都面临的难题。针对矿床学研究来说,研究成果的好坏绝不是看你发表论文的数量、发表刊物的影响力或是论文篇幅的大小,只有能够提升人们对全球成矿作用、成矿规律的认识,从而促进矿产勘探工作理念的进步,推进资源勘探开采效率和水平,才是最科学的评价标准。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