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全训在2014年全国有色科技大会上的讲话

2014年09月10日 16:22 311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科技创新

  坚持不懈推进自主创新 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强国
  ——在2014年全国有色金属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陈全训
  (2014年8月6日)


  尊敬的何力副省长、尊敬的各位院士:
  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高朋满座,群英荟萃,全国有色金属科技工作会议在“避暑天堂”贵阳隆重召开了。首先,我代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向有色金属行业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向贵州省政府、国家科技奖励办的领导以及各位专家、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获奖单位和个人致以热烈的祝贺,向贵阳铝镁院、银星集团表示衷心的感谢!
  协会专家委员会的各位专家,是我国有色金属科学技术界的宝贵财富,是全行业的骄傲和光荣。不少老院士、老专家在有色行业工作了一辈子,经历了艰苦的创业历程,贡献了宝贵的青春年华。各位专家以对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咨询等方面不断做出新贡献,为协会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持。在此,我向各位专家致以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这次会议是继2011年全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大会以来,协会召开的又一次科技工作会议,充分显示出科技工作在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强国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三年来,在全行业共同努力下,科技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一是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增加。2011年到2013年,全行业企业研发投入从213亿元增长到338亿元,增长58%;占销售收入比例从0.68%提高到0.85%,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技改投入也显着增加,有力提高了技术装备水平。贵州省政府对省内有色企业的科技创新也多次安排了专项资金支持。二是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行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成立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三年来,有研发活动的企业数从883个增加到1365个,研发机构从735个增加到1265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从52家增加到61家,研发人员从6.6万人增长到8.9万人。三是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三年来,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从4722件增长到6893件,新产品销售收入从3477亿元增长到5503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从9.1%提高到11.4%,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9项。低温低电压等铝电解节能技术使铝电解能耗达到世界领先水平,320m?特大型浮选设备投入使用并成功出口国外,高速列车用大型铝合金材料全面国产化并走向世界,自主研发一批高性能材料保障了玉兔、巨浪等国家重大项目的需要。
  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行业科技进步还面临更大挑战、更高要求。
  首先,行业发展已经进入从高速向中低速的换挡期。今年1-6月,8462家有色金属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利润556亿元,同比下降21.2%,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仅为2.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27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为3.36%,明显低于银行的平均贷款利率。质量和效益不高有许多原因,但根本上还是科技含量低,产品总体处于产业链中低端。过去依靠资源快速开发、同质化初级产品扩张、低成本劳动力、对外技术引进等产生的发展动力,都在逐渐削弱甚至消失。我国经济增长已进入从高速到中高速的“换挡期”,即使宏观经济形势复苏,也没有条件回到过去那样的增长方式,再也不能靠天吃饭、靠资源吃饭、靠铺摊子吃饭,必须下决心寻找新的增长动力,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哪些企业能够后来居上、弯道超车,取决于能否在创新驱动上迈出实在步伐。特别是那些长期以来单纯依靠资源和规模扩张的企业,更要有紧迫感。
  其次,国内发展战略更强调创新驱动。过去,之所以一些企业对创新重视不够,一是因为缺压力,靠资源能源、土地的低水平扩张仍能维持。二是因为缺动力,由于市场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有的企业搞创新也不赚钱,利润远不如金融、房地产等行业。三是因为缺能力,一些投入较大的基础研究、共性前沿技术研究相对滞后,科研机构不完善、人才缺乏,流动不顺,企业想搞创新也没有基础。但是,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加快创新步伐也越来越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压力、动力和能力都在逐步具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技术和粮食一样,靠别人靠不住,要端自己的饭碗,自立才能自强”。“我们不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问题看到了,就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改变这个局面。”
  再就是,从国际环境来看,全球科技创新的竞争加剧。经过几年的调整恢复,西方国家的“再工业化”已经初见成效,世界主要大国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美国将研发投入提高到占GDP的3%这一历史最高水平,欧盟投资100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历史表明,金融危机总会带来国际经济关系的调整,当前,现有的技术标准、市场规则主要是发达国家制定的,我们要改变游戏规则很难。而如果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手里有一招鲜、几招鲜,就能成为制定新规则的参与者,甚至在一些领域成为引领者、主导者。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在金砖五国等框架内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合作,这些都将有利于改善我国企业发展的国际环境。但我们能否利用好这个环境,取决于我们能不能有自主核心技术,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
  可以说,同三年前我们召开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大会时相比,推进科技创新的外部压力更大了,内部共识更多了,工作基础和政策环境更好了。这次会议,就是要全面总结科技大会以来的经验,展望“十三五”科技发展方向,进一步在全行业增强紧迫感、使命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这里,我提几点想法,供大家参考,概括起来就是十六个字:即:超前布局、大力协同、强化基础、依靠人才。
  一是超前布局。就是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瞄准科技发展前沿方向,适当超前谋划,在关键理论和技术上取得突破。科学技术的演进并不是线性的、匀速的,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往往能够超越并引领科技发展的方向。许多行业发展的历史也表明,一个企业、一个国家能够在这个行业长期占据领先地位,同他们在关键时刻在关键技术上的突破是分不开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模仿和引进,而要加强前沿布局和先导研究。国家制定中长期科技规划、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体现的就是超前布局。有色金属是基础原材料产业,材料科学的每一次突破,都会推动其他科技领域的发展。新世纪以来,能源、交通、电子、建筑和国家重点工程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持续增加,理化、生物、计算机同材料科学的交叉融合不断深化,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突出,如何控制材料的全寿命成本、减少对能源资源的依赖,也日益受到重视。协会和专家委员会,要重视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对接国家规划和重大项目,集中全行业力量,把握科技和经济发展方向,精心选择一些战略性的前沿领域力求突破,形成生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储备一代的良性循环。
  二是大力协同。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举例说,清朝康熙皇帝对科学技术很有兴趣,亲自学习,但是为什么中国的科技没有发展起来,就是因为科学技术没有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科技创新是一个链条、一个网络,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到推广应用是一个“三级跳”,哪一个环节跳不好,就会出现木桶效应,让整个体系都运转不畅。现代科学技术,是大规模作战,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的优势,很多重大科技成果都离不开这个法宝,我国“两弹一星”就是这样搞出来的。当前,对我们行业来说,要解决创新活动中存在的分散封闭、交叉重复等碎片化现象,避免创新中的“孤岛”现象,既要加强企业内部研发、设计、生产环节的协同,又要加强企业之间、科研院所和下游用户之间的协同,建立健全各主体、各方面、各环节有机互动的创新体系。在这过程中,行业的骨干企业、骨干院所院校是主力军、排头兵,协会和专家委员会要起好桥梁和平台作用,进一步加强产业联盟、联合攻关、校企合作等工作。
  三是强化基础。科技创新的基础,是基础理论和共性通用技术的研究。有色金属工业将日益从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必须有大量基础研究做支撑。一个时期以来,由于体制和投入方面的原因,基础研究有所削弱。例如,我国对合金相图研究投入不足,制约新牌号合金的研发和制造。成矿理论研究滞后,影响地质找矿取得突破。基础研究是打基础、管长远的投入,我们要推动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融合,加强原始创新能力建设,不能认为基础研究没有用。庄子说过“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明代徐光启说“无用之用,众用之基”,都是这个道理。当然,基础研究不仅仅是企业的责任。一方面要鼓励企业、特别是行业的骨干企业,着眼长远,平心静气,忍得寂寞,舍得在基础研究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这次会议报告提出,力争到“十三五”末行业大型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提高到3%以上。另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支持,把关系行业发展的基础前沿、关键共性和战略高技术,纳入国家重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加强校企合作,重视吸收原始性专业理论突破。
  四是依靠人才。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首先是科技人才,尤其是高端领军人才。有色行业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的3.4%,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但研发机构的博士硕士人员占10.1%,低于全国12.7%的平均水平,尤其缺乏高端领军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同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要把自主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加强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我们的眼光不仅要着眼于13亿人,而且要放眼全球70亿人。其次,要造就一支高水平技术工人队伍,有了好的技术,还要有能用好技术的人。抓住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大幅度提高全行业职工技术水平,建设有色金属技工大国。这样才能保证一流设备,生产出一流产品。再就是,要加强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随着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广大企业管理人员,都要成为科技工作的行家里手,既要学习科技知识,也要学习怎样管理和服务科学研究,通过管理和服务创新,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机制和环境。最后,希望广大院士、专家肩负起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责任,甘为人梯,言传身教,慧眼识才,不断发现、培养、举荐人才,为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搭桥铺路。
  各位专家、同志们,几年来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工作的成就,凝聚着大家的心血和汗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强国,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有色人的崇高使命。希望大家锐意进取、锐意改革、锐意创新,努力加快有色金属工业创新驱动步伐,为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李幼玲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