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龙集团看新常态下的铜加工业
2014年09月04日 8:59 8114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今天”的关键词是创新
在采访过程中,李长杰坦言,企业发展到现在,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低水平模仿带来的残酷竞争,给企业造成了极大阻碍。
“我们创造了新产品,一夜之间被别人模仿了,这种模仿造成了恶性竞争。”李长杰说道。
除此以外,企业发展还面临着新的困境。李长杰认为,作为国际硬通货,铜价长期保持坚挺,而下游市场价格强势,处于上下游夹击中的铜加工行业只能在夹缝中谋发展。
“这就是我们的短板,是我们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问题。”李长杰说,“这样的问题是非常可怕的,因此逼着我们不断创造新的常态。”
什么是新的常态呢?李长杰认为:“金龙的新常态,就是用高屋建瓴的方式创造别人做不到的新产品,是一种高层技术的重组,也是一种发挥自我优势、改变‘昨天’的创新。我们通过产品的新常态、组合的新常态来创造新的常态,这种新常态是为了提升自己、为了进一步国际化,巩固企业在国际化浪潮中的地位。”
李长杰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我国铜管加工所使用的模具为硬质合金材料,但是硬质合金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加工后,其尺寸会产生变化,导致产品规格出现偏差。“过去我们的铜管生产模具是硬质合金,现在我们研发出一种新材料的模具,它的耐磨性强,寿命是硬质合金模具的十倍以上,可以节省模具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李长杰介绍说:“目前已经有四种规格的新材料的模具在金龙新乡事业部使用,部分模具已经批量使用了近一年,在重庆和珠海工厂也已进入了批量使用阶段。模具寿命由现在的一套模具只能拉90~100吨铜管,提高到了450~550吨,现在正在对其他规格盘拉模具进行试验,对二联拉也正在进行试验,未来我们所用的联拉和盘拉模具将全部使用新材料。”
“过去我们的产品别人模仿去了,今天我们研制高科技的产品,没办法随便模仿。这就是我们的优势,是我们的新常态。”李长杰说。
当前,原材料价格上涨,加工产能过剩、下游需求疲软、产品附加值低、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等现象已经成为了铜加工行业的新常态。面对这种新常态,金龙集团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一部荒野求生的纪录片,其经营理念与发展模式值得同业深思、借鉴。
[1] [2]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