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矿床界的“嘉年华”

第十四届国际矿床成因大会综述

2014年09月02日 14:41 357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8月19~22日,由国际矿床成因协会和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第十四届国际矿床成因大会在昆明举行。来自全球18个国家的700余名专家学者以“矿产资源:发现与利用”为主题,对全球矿床学研究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19个领域热点话题进行了研讨。
  地质无国界,科学无国界。本届大会成为矿床学家们知识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嘉年华”,而所有新观点、新技术的交织和融合,都汇成同一个心声、同一种渴望:提高对全球成矿作用、成矿规律的认识,促进找矿勘探工作理念的进步,推进重大找矿突破,提高资源勘探开采水平!
  1
  时隔20年,国际矿床成因大会再次移师中国
  在传统地质科学的大范畴里,矿床学无疑是其中最主要也最受人们重视的分支学科之一。国际矿床成因协会(IAGOD)是当今矿床学领域最权威的学术“三剑客”之一,每4年一届。我国曾于1994年成功举办第九届国际矿床成因协会大会,时隔20年,大会又一次来到中国。
  本届国际矿床成因协会主席、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毛景文研究员介绍,IAGOD与以美洲为主的经济地质学家学会(SEG)和以欧洲为主的应用矿床地质学会(SGA)两大矿床组织相比,IAGOD会员相对较多来自前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
  1961年,IAGOD由捷克斯洛伐克地质学家Jan Kutina发起。1963年9月,在布拉格召开的岩浆期后矿床会议上,IAGOD得到了许多国家地质学家的支持,成立了矿床成因临时委员会。1964年12月19日,国际矿床成因协会在印度新德里国际地质大会期间正式成立。
  目前,国际矿床成因协会下设矿床大构造专业委员会、矿物共生序列专业委员会、包裹体成矿流体专业委员会、工业矿物和岩石专业委员会等10个分支委员会和10个国家委员会,会员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主要会员国有俄罗斯、中国、捷克、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裴荣富曾任第9届国际矿床成因大会主席。“第1~8届国际矿床成因大会都在西方国家召开,第9届大会移师中国,当时国家给予了大力支持。但第9届的特点是矿床学界纯学术会议,规模相对较小。”裴荣富说,“这次会议除了国家的支持,也得到地方政府和来自社会包括矿山企业的大力支持。毛景文研究员是我国矿床学界的专家,这也使得我国矿床学术的接力棒得以更好地传递下去。”
  目前,矿产资源的寻找越来越多地依靠于矿床学理论和找矿技术的进步。毛景文说:“本届大会成为矿床学家们知识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嘉年华’,将会极大地促进对全球成矿作用、成矿规律的认识,也将会强有力地促进找矿勘探工作理念的进步,实现重大找矿突破,提高资源勘探开采水平。”
  2
  全球矿床学者分享19个领域最新研究成果
  本次大会的主题为“矿产资源:发现与利用”,涵盖了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作用、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作用、矽卡岩型矿床和铁氧化物—铜—金(IOCG)型矿床、卡林型金矿、三稀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等全球矿床学研究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19个领域热点话题。
  大会有140多名外国专家参加了注册,共收到822篇学术论文。在国内参会者中,不仅有来自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学院、教育部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教授、专家,也有国内外矿业公司和地勘单位的勘查工程师,更大特点是接近一半参会人员是在校研究生。令他们感到兴奋的是,世界矿床界诸多“大牛”们不仅仅参加了会议,还与大家分享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次大会邀请到国际矿床界多名知名学者,包括国际着名的大牌经济地质学家理查德·西利托(Richard Sillitoe)和杰弗里·赫德奎斯特(Jeffery Hedenquist)两位‘独立大侠’,经济地质学家学会前主席、美国地质调查局丹佛中心理查德·戈德法布(Richard Goldfarb),应用矿床地质学会前主席、美国地质调查局的David Leach,国际矿床成因协会前主席,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奈杰尔·库克(Nigel Cook),世界着名经济地质学家、美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负责人劳伦斯·D·梅内尔特(Lawrence D.Meinert)等知名矿床界人士。”毛景文介绍,“他们带来的学术报告,中国学者尤其应该学到不少东西。”
  世界着名矿床经济地质学家Richard Sillitoe从上世纪7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斑岩型矿床,是最早将矿床成因与板块构造结合思考的地质学家之一,长期从事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安第斯山脉的斑岩铜矿找矿工作。他与大家分享了斑岩型铜矿床勘探的地质准则,包括斑岩铜矿的成矿模型以及典型的矿床实例和在矿床模型指导下的找矿方法。
  世界着名造山型金矿研究专家、美国地质调查局高级研究员Richard Goldfarb博士探讨了区域成矿远景、成矿时空关系及矿床定义的变化,如:造山型金矿勘探的一般原则,造山型金矿时空分布规律以及造山型金矿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的变化等。
  国际矿床成因协会前任主席、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教授Nigel Cook介绍了有关硫化物矿物中微量元素分布的研究成果,并指出矿物微区分析技术在矿床成因、找矿勘查以及矿山环境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教授Keiko Hattori对板块汇聚边缘金属富集机制,包括系统的斑岩铜矿的富集机制、金属以及硫的运移沉淀机理等进行了阐述。俄罗斯着名学者Elena Belogub介绍了黑色页岩中赋存的金矿床,并且与临区相似类型矿床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从矿物学和地质特征方面有诸多相似性。
  裴荣富院士则与大家分享了中国自主创新的找矿理论——矿床成矿系列。这一概念最初是1979年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程裕淇为首的科研集体提出来的,其重要学术思想是:矿床是地质环境中的组成部分,成矿作用是地质作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矿床在自然界并非单个存在,而是以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组合自然体存在。矿床组合自然体在全球矿床世界中各自有唯一的时空定位,受时代、地质构造环境、地质成矿作用的控制。
  “这可与我们人类社会相对比。全球矿床世界相当于人类社会,矿床组合自然体相当于家庭,矿床相当于家庭成员,家庭亦是受当时的朝代、社会环境和家庭的亲和力所控制。”裴荣富院士的比喻赢得大家阵阵掌声。
  几十年来,矿床成矿系列概念在中国得到广泛的重视、应用,并研究深化。陈毓川院士说,矿床成矿系列为更好地研究区域成矿规律、指导找矿起到了作用。30多年来,我国政府部门以矿床成矿系列概念进行了各省、区及全国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在全国建立了214个矿产成矿系列、434个亚系列。978个矿床式,编制了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全国矿产成矿系列图,为政府矿产勘查部署和指导找矿取得了很大成绩。
  3
  斑岩型铜矿仍是最受关注的热点之一,矿床模型与找矿研究受到重视
  据毛景文介绍,从整个会议来看,目前,国际矿床学的前沿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是斑岩型铜矿研究仍然最受欢迎,是大家最关注的热点之一。众多矿床学家在研究世界铜矿找矿现状,认为斑岩型铜矿是当前最重要的铜矿类型,具有规模大、采选条件好、生产成本低3个特点。国内外学者对斑岩铜矿分类、构造环境、成矿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围岩蚀变及矿化分带特征、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等地质问题的研究仍保持很高的热度。
  二是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作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之一,也是当前国际矿床学界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全球学者在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成矿岩浆背景、成矿机理及成矿模式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该类型矿床的研究,包括浅成热液金矿床的形成时代、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的形成、运移和沉淀,以及找矿工作中应运用先进的测试技术和方法等,依然是大家报告中关注的焦点。如:着名矿床学家Jeffery Hedenquist的主题发言,就是系统总结了世界上不同类型浅成低温金矿的产出环境特点、成因以及对矿产勘查的指示。
  三是关于隐伏矿床的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备受重视。经过几千年的寻找、开采和利用,可寻找和发现的、出露于地表的矿床总数正在不断减少,而人类对各种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却日益增长,隐伏矿床预测已成为世界各国找矿工作所面临的难题。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地球科学家都对研究和探讨隐伏矿床预测的理论与方法投入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四是本届大会上,全球矿床学者们普遍认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在矿产勘查开发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如:激光烧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技术在地质样品的显微结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等的分析中有重大潜力,对地质样品的原位分析方面可以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为此,会议特邀请到全球着名的矿床学家Nigel Cook,Brian Rusk,Cristiana Ciobanu和Chris McFarlane,为来自全球的矿床学者进行了LA-ICP-MS技术在地球化学、地质年代学和矿床学中的应用讲座。
  五是矿床模型与找矿研究受到重视。与会学者探讨了世界重要矿床类型的成矿模型、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在找矿勘探中的应用。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在开展异常查证找矿,而西方国家是首先认识成矿背景,然后确定找什么类型矿床,运用矿床模型有目的地部署相应的地质工作,开展找矿评价。这是典型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为此,本届大会还特意安排了矿床模型培训。周美夫,Richard J.Goldfarb,David Leach,David Cooke等国际着名矿床学家,针对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型矿床、与镁铁质岩有关的矿床、造山型金矿、赋存于沉积岩中的贱金属矿床、斑岩型矿床、矽卡岩型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铁氧化物—铜—金(IOCG)型矿床等内容进行了培训。
  4
  矿产资源的寻找和勘探依旧是全球众多矿业公司关注的焦点
  大会除4天的研讨之外,还有展览交流、学术展板介绍、会后野外实地考察、会前学术研讨与培训。野外考察的6条路线中,在云南地区安排了4条,包括北衙斑岩—矽卡岩型Au-Pb-Zn矿、金顶Pb-Zn矿、个旧锡多金属矿床和会泽密西西比河谷型(MVT)型Pb-Zn矿。
  云南地调局局长李文昌表示,这是云南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推进全省矿产资源开发建设的一件盛事。“云南地处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的接合部,是板块理论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是碰撞成矿理论研究的摇篮和实现找矿突破的重要目标区。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矿产资源聚集区,云南更需要新理论、新技术的交流应用,需要来自不同国家科学家在成矿理论和找矿经验的赐教指导,相信这次盛会将大大地推动中国及与云南矿业支柱产业建设发展。”李文昌说。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经济事务中,矿业开发尤为明显。毛景文表示,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促进了矿业市场的繁荣。在过去的15年中,我国主要矿种新探明矿产资源量高于2000年以前探明相应矿产资源的总量。
  “近十几年来,我国在各个矿区带中都有新的发现,如在冈底斯、三江、东天山、华南地区、华北地区北缘、班公湖—怒江一带分别发现超大型斑岩型铜矿,是发现斑岩型铜矿最多的国家。”毛景文说,“许多内地的矿业公司正在迅速增长,而一些国际矿业公司也在北京、香港等城市设立办公室。中国矿业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全球矿床学者对我国的矿床学研究和矿业进展也非常感兴趣,众多的海内外矿业公司开始在这里规划和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目前,矿产资源的寻找和勘探依旧是全球众多矿业公司面临的难题。近年来,随着矿业市场的低迷,国内外诸多矿业公司缩减了对矿床勘探和研究的力度。“然而,随着矿床学理论研究成果对找矿勘查的指导作用越发凸显,国内外学者仍旧对矿床学的研究具有极高的热情,知名国际矿业公司也一如既往地派出员工出席会议。”毛景文说。
  5
  中国从地质大国走向地质强国,需要更多地质科学家活跃在世界舞台
  陈毓川院士说,他有幸参加了1963年在布拉格召开的首届国际矿床成因大会。那一年,涂光炽、郭文魁院士和他作为原地质部组织代表团出席会议,当时还不到30岁。
  “当时的感受就是科学是无国界的,我们需要跨国界的地质科学研究。中国地质学家需要走向世界,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方法,学习国际前沿研究成果,开阔自己的研究视野,开拓研究领域,研发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实现科技强国。”陈毓川院士说。
  2008年,毛景文在北京主持过第8届国际矿床地质学会会议。那是他第一次主持大型国际矿床会议,这次他明显感觉到变化:这次会议整体与国际更加接轨,包括学术会议科学家唱主角,科研教学单位参会比较多,学生参会也比较多,中国学者的科研和外语水平普遍提高。正如经济地质学家协会亚州区副主席、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周美夫教授所说,“强烈的感觉就是中国人在矿床领域研究水平普遍提高了,交流障碍也少多了,科研水平普遍上了一个台阶。”
  世界着名斑岩型矿床经济地质学家Richard H.Sillitoe赞叹,“科学家和勘探单位结合起来很好。”世界着名经济地质学家、美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负责人Lawrence D.Meinert则表示,“本次会议邀请到全球矿床研究方面的大专家、咨询专家、大牌教授,使得会议增辉不少,水平很高。”世界着名矿床学家、美国华盛顿大学布莱恩·鲁斯克(Brian Rusk)博士认为,“相比西方学者来说,中国科学家从本届大会要受益得多,对中国科学家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有很大的益处,也可以大大地推动中国矿床学研究的发展。”
  “我国科学家在国际矿床学领域具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毛景文研究员利用他在国际矿床界的影响力邀请到国际着名矿床学家参加会议,并提出会议的主题和方案,提交协会领导部门讨论、通过后,他全面负责组织实施。”陈毓川院士说,“国际交流对发展地质科学,培养地学人才有很大好处。我们需要更多的年轻科学家站在世界舞台,与国际对话。”
  近年来,我国地质领域举办了许多高层次的国际学术会议。如,1996年,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在中国召开;矿床方面,国际应用矿物学大会、国际盐湖会议等会议也相继召开。陈毓川院士表示,我国要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各个领域的国际交流应该加强。地质科学同样肩负着创新的责任和使命。目前,我国虽已成为地质大国,但仍非地质强国。真正实现地质强国,还需要有一批走向世界、跟世界融合的地质学家,成为世界地质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当今矿床学领域最权威的学术“三剑客”
  一是经济地质学家学会(SEG):
  该组织于1902年底在美国成立,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其宗旨是促进地质科学,特别是矿床学的科学调查以及矿床学在矿产资源方面的评价、勘探、采矿和其他提取矿物方法中的应用研究。
  二是国际矿床成因协会(IAGOD):
  IAGOD以第三世界地质学家广泛参加为特点,以沟通东西方地质学家之间的友谊和共同解决矿床成因问题为宗旨,其目的是促进矿床成因研究的国际合作和学术进步。
  三是应用矿床地质学会(SGA):
  SGA是矿床学三大国际组织中最“年轻”的一个,是由欧洲的地质学家成立的学术组织,其成立的初衷是加强欧洲国家地质学家的联系及欧洲与美洲地质学家的对话。

责任编辑:罗娜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