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国际消息影响下的金属走势

2014年08月15日 11:2 2650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日本:

  日本6月核心机械订单月率转为增长8.8%,仍远逊于预期
  日本内阁府周四(8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核心机械订单月率转为增长8.8%,为三个月来首次上涨,5月份曾录得创纪录最大单月跌幅。
  具体数据显示,日本6月核心机械订单月率转为增长8.8%,增幅不及预期,预期增长15.3%;前值大跌19.5%,录得纪录(2005年4月)最大单月跌幅。
  数据还显示,日本6月核心机械订单年率意外跌3.0%,预期增长3.3%,前值大跌14.3%。
  日本政府称,机械订单呈现波动趋势;第二季度核心机械订单季率下降10.4%,为五个季度以来首次按季下滑;料第三季度将转为增长2.9%。
  核心订单是波动性较大的数据,被认为是衡量未来六到九个月资本支出情况的指标。
  日本三季度经济料反弹,央行和政府压力不减
  日本经济预计会在第三季从深度萎缩中复苏,但其面临的挑战仍让政府和央行持续承压,可能不得不再次行动以维持可持续增长。
  分析师预计三季度日本经济年化季率为增长4%左右。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二季日本经济年化季率为萎缩6.8%。
  这是2011年日本遭受地震和海啸打击后最严重的经济下滑,凸显乐观的日本央行和持怀疑态度的金融市场之间的看法愈发分歧,但该数据并不足以促使日本央行和政府调整关于经济温和复苏的预期,也不会刺激央行立刻行动。
  在出口疲弱,库存积累,消费不振及资本支出存疑的情况下,央行可能很难主张其庞大的刺激措施将令日本摆脱为期15年之久的通缩。
  而首相安倍晋三在未来数月否决进一步加税的压力也升高。
  “二季度经济大幅萎缩对日央行经济及物价预估的影响不容忽视,”三菱UFJ摩根士丹利证券资深市场分析师NaomiMuguruma表示。
  即使在上月调降预估之后,日本央行预计3月止会计年度经济仍将扩张1.0%,远高于民间分析师所预估的成长0.3-0.5%。尤有甚者,路透近月来对分析师所做调查显示,没有一位分析师认为日央行在下个会计年度会达到2%的通胀目标。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始终看多,上周仍坚守其通胀目标;他对于企业获利强劲提振商业投资及薪资,进而支撑个人支出的正向循环的看法仍深信不疑。
  不少分析师预期央行会在10月31日的半年度评估中调降GDP预测,推动其扩大大规模的政府公债及其他资产买进计划。
  其他人相信日本央行将不会被迫采取行动,因为劳动市场紧俏,企业信心持坚。
  第二季经济萎缩的幅度,远大于第一季的成长6.1%。两季平均下来,经济在上半年环比年率为成长2%。
  “公共工程支出将支撑成长,同时夏季奖金增加将支撑家庭支出,”日本巴克莱资本首席分析师KyoheiMorita表示。“我们的主要假设情况是7-9月经济将会有可观的反弹。”
  政府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企业工厂和设备投资计划的指标--机械订单,在第二季的跌幅为2009年1-3月以来季度最大。本季预料也只有小幅反弹。
  机械订单呈现五季以来首度下滑,不免让人对于决策官员预期企业投资协助带动经济复苏的看法存疑。
  出口意外连续下降两个月。一些日本央行官员警告称,出口可能不会大幅增长,因为许多日资企业将生产转移到海外,亚洲新兴市场需求也是乏善可陈。
  日本6月工业生产录得2011年以来最高降幅。周三的GDP数据也显示库存令人担忧,这可能会拖累未来工业生产的反弹。
  此外也有迹象表明消费低迷可能会长期存在。日本家庭支出态度保守,不只是因为消费税上调,工资未能跟上通胀率也是一个原因。
  当季经通胀调整的雇员工资较上季度下跌1.8%,给有关工资和收入上涨将会支持未来消费的预期蒙上一层阴影。
  MizuhoSecuritiesResearchandConsulting资深分析师NorioMiyagawa表示,“由于上个季度消费减少了很多,所以当前季度的反弹将会看起来很强,因为比较基期偏低。”

[1] [2] [3][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责任编辑:金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