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国际消息影响下的金属走势

2014年08月14日 10:41 2227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英国:

  英国至6月三个月ILO失业率跌至6.4%,符合预期
  英国至6月三个月ILO失业率跌至6.4%,符合预期,前值为6.5%。北京时间17:30,英国央行发布季度通胀报告,行长卡尼将发表讲话。
  据华尔街见闻实时新闻:
  英国至6月三个月ILO失业人数-13.2万人,前值-12.1万人。
  英国至6月三个月包括红利的平均工资年率-0.2%,预期-0.1%,前值+0.3%。
  英国至6月三个月不包括红利的平均工资年率+0.6%,预期+0.7%,前值+0.7%。
  英国央行大幅下调薪资增长预估,薪资增速为货币政策关键
  英国央行(BOE)周三(8月13日)大幅下调薪资增长预估,并表示薪资回升速度是判定升息时点和步伐的关键。
  英国央行将今年薪资增速预估下调一半至1.25%,预计2015年会更为强劲地回升。一个小时前官方数据显示,英国2014年第二季平均薪资同比下滑。
  英国央行还预计失业率下降幅度将高于5月时预测,但除此之外,央行对强劲经济增长和通胀率受控的预估大致不变。
  英国央行的预测基础是市场假设明年2月加息,这要比5月通胀报告公布时提前了三个月。
  如果在2月升息,英国很可能成为金融危机以来第一个升息的主要经济体。
  英国央行维持之前的前瞻指引,即未来加息脚步将是缓慢进行,而且升息后的水准将远低于危机前的常态水平。
  英国央行还暗示,薪资情况将是影响利率调整确切时机的重要因素。
  英国央行在季度通胀率报告中称,“针对当前经济中闲置产能的高度不确定性,委员会指出了监控预期成本路径,尤其是工资路径的重要性。”
  英国央行称,当前央行官员认为经济中闲置的产能约为1%国内生产总值(GDP),低于2月和5月的约1.25%。
  央行表示,希望在升息前可以耗光大部分闲置产能。
  央行还称,闲置产能的不确定性升高意味,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MPC)对于闲置产能还剩多少存在分歧很大的观点。
  在英国央行本月利率决策会议召开前,路透访问的分析师中大多数都预期央行委员中至少会有一人投票赞同升息。具体的投票记录要等到下周才会公布。
  英国经济今年的增长速度看似将快于其它主要工业国家,房价在过去12个月里跳升了10%,这引发了生成房地产新泡沫的担忧。
  但英国经济其实才刚刚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在推动经济恢复增长方面,英国比多数其它主要国家花费了更多的时间,与此同时,英国薪资增长相当疲软。
  周三稍早发布的数据显示,英国第二季薪资较上年同期下滑0.2%,这个降幅大于英国央行通胀报告中的预估基础。
  但失业率降至6.4%,英国央行预计其降幅还将超出此前预期,在两年内跌至5.4%,低于央行5月预估的5.9%。
  不过,失业率下滑并不一定预示通胀压力。英国央行将所谓的预估从6.25%大幅下调至5.5%。央行还将该均衡失业率长期预估小幅降至5%。
  央行小幅上修今年增长预估,从3.4%增至3.5%,这将是英国经济逾10年来最快增速;并称预计通胀率两年后达1.8%左右,目前通胀率为1.9%。
  市场预计央行将在2015年第一季升息,金融市场则认为11月升息几率约为三分之一。
  卡尼强调英国薪资增长非常疲软,弱化加息预期
  英国央行(BOE)行长卡尼(MarkKarney)周三(8月13日)表示,英国薪资增长非常疲软,生产力和收入表现令人失望,但随着经济恢复常态,英国央行势必上调利率。卡尼拒绝就英国央行首次加息的具体时间点置评,称这将取决于经济数据。
  卡尼称,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MPC)未预设利率路径,也没有为薪资增长设定门槛。MPC对1%的闲置问题存在“大量不确定性”。MPC成员们在产值产能和经济前景上面的分歧非常大。
  卡尼表示,经济闲置的程度“略有收窄”,但即便闲置产能在一夜之间被消除,银行利率的恰当水平仍然会接近当前水平。他重申,英国央行加息将逐步进行,并且幅度有限。
  卡尼指出,英国经济所面临的下行风险主要来自海外,要么地缘政治风险、要么海外金融环境趋紧,地缘政治风险已经有所加强。他并称,房地产市场对经济复苏构成中期风险。
  卡尼强调,生产力前景仍是一个未决问题,英镑走强限制出口增长。
  卡尼称,英国经济增长的基础相对更加广泛,但并非完全依赖于债务的复苏,生产力回升的背景是英国经济复苏持续性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卡尼指出,不确定苏格兰的货币政策是否会引起金融稳定性问题,一旦苏格兰独立公投结束后导致金融动荡,英国央行已经就此拟定若干偶然性计划。

[1] [2] [3] [4] [5][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责任编辑:金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