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国际消息影响下的金属走势
2014年08月11日 10:46 26330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重点新闻
第一部分:早间国际新闻汇总
(综合最新的全球各大经济体经济数据,经济现状简析和官方重要言论)
美国:
美国二季度非农生产力增长超预期,劳动力成本涨幅显着放缓
美国劳工部(DepartmentofLabor)周五(8月8日)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美国第二季度非农生产力增长超预期,自30多年来最大下跌中反弹,但单位劳动力成本涨幅显着放缓,表明依然微弱的工资压力或为美联储(Fed)在一段时间内维持低利率留出余地。
数据显示,美国第二季度非农业生产力初值增长2.5%,预期为增长1.5%,第一季度下修为下降4.5%,创1981年第四季度以来最大降幅,初值为下降3.2%。
与2013年同期相比,今年第二季度非农生产力初值增长1.2%。
第二季度非农单位劳动力成本初值增长0.6%,增幅低于预期的1.4%,前值上修为增长11.8%,初值为增长5.7%。
分析人士指出,在需求上升之际,一直依赖提高现有员工工作效率的企业可能会增加人手并加大投入。生产率增长加上劳动力成本有限,为美联储将利率维持在近零水平同时缩减每月购债规模提供了更多空间。
美国6月批发库存月率仅升0.3%,或影响二季度GDP终值
美国商务部周五(8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6月批发库存月率上升不及市场预期,这可能影响美国第二季度GDP的终值。
具体数据显示,美国6月批发库存月率上升0.3%,不及预期的上升0.6%,前值修正为上升0.3%,初值上升0.5%。
美国6月批发销售月率上升0.2%,不及预期的上升0.6%,前值上升0.7%。
库存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变动中的一个关键组分。美国第二季度实际GDP初值年化季率增长4.0%,其中库存贡献了1.66%,此次数据可能影响第二季度GDP的终值。
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可能已经降至底部区域
美国初请失业人数日后可能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但对非农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可能无法提供明确指引。
过去一个月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降至2006年初以来最低水平。然而7月劳动力市场较8年前增加了540万人,其中只有一小部分人符合申请失业救济金的条件。
美国劳工部8月7日报告数据显示,截止8月2日当周,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减少1.4万人,至28.9万人。波动较小的四周均值减少至29.35万人。
摩根大通证券(JPMorganSecuritiesInc.)驻伦敦经济学家丹尼尔?西佛尔(DanielSilver)说:“我认为申请失业金人数不会显着减少……有一些是摩擦性失业。即使经济发展良好,但总有人会被裁掉。”
MariaFioriniRamirezInc.驻纽约的美国首席经济学家JoshuaShapiro表示,即使劳动力市场持续改善,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也可能不会进一步减少。据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过去的三次经济扩张,美国每周的初请失业金人数平均水平为约27.4万人。在过去的40年里,每周初请失业金人数从来没有少于25.9万人。
位于底部附近
Shapiro说,“我们不奢望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能减少太多,如果有的话,最好不过了……更重要的是,鉴于初请失业金人数处在如此低的水平,这些数据对就业市场进一步改善的指示作用有限。”
Shapiro说,“如果初请失业金人数在小范围内反弹,便无法为某个月非农就业数据的走向提供多少信息。”
PantheonMacroeconomicsInc.驻伦敦首席经济学家IanShepherdson表示,失业金申请人数的下降依旧是强有力的信号。
Shepherdson在研究报告中表示,“基本趋势稳步下降……我们可以看到约25万人的庞大非农就业数字,这种情况会在今年剩余的时间里越来越常见。”
美国劳工部8月1日发布数据显示,7月非农就业人数连续第六个月超过20万,这是自1997年来首次出现这样的情况。6月就业人数增加29.8万人,7月增加20.9万人。但因为更多的美国人进入劳动力市场找工作,7月美国失业率上涨至6.2%。
[1][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责任编辑:金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