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矿产资源供应与储备体系迫在眉睫

2014年08月05日 10:38 902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战略储备:
  注意方式与地点选择
  世界众多发达国家都把资源战略储备特别是石油储备,作为一项重要战略加以部署实施。从国际经验和国情需求出发,建立资源战略储备体系,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资源保障;是为维护国防安全,在国际局势发生突发事件时立于不败之地提供资源保障;是为平抑物价稳定市场,减少因国际资源市场动荡引起的价格上扬或供给不足给国家经济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建设资源战略储备体系,必须要满足以下3个要求:一是供应的持续性。在出现突发情况时,做到资源的持续供应。以石油为例:2013年我国消费石油4.93亿吨,平均每月约需4109.85万吨。目前,美国、日本、德国等石油战略储备约为4、5个月的用油量,国际能源规划署建议成员国石油储备标准为90天的用油量,对此我国应从实际出发,科学计算资源的储备量。二是使用的便捷性。为了应对出现的突发事件,能方便而又迅速地把战略储备的资源输送到需要的地方,这一点至关重要。三是储备的安全性。建立资源战略储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持续运行,所以储备本身是否安全至关重要,应统筹考虑储备地点选择、储备方式选择、储备资源安全管理三方面,做到万无一失,确保储备安全。
  而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在建设上必须实行“三个结合”:实行实物储备与资源产地储备相结合,即将矿产品成品形态加以储备,同时将探明的可开发利用的资源暂不开采出来,保存在地下加以储备;实行国家储备与民间储备相结合,在国家对资源战略储备负主要责任的基础上,企业为应对突发事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适当储备也是十分必要的,两方面力量可以共同保障国家经济社会整体正常运行;实行沿海储备和内陆储备相结合,为了储备的安全性和各地区使用的便捷性,在实行实物储备时,地理位置布局要注重沿海与内地、东部与西部相结合。(作者系全国政协原秘书长、原地质矿产部部长)

[1] [2] [3]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