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0日国际消息影响下的金属走势

2014年07月10日 14:59 1942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美国:MBA抵押贷款申请活动指数为四周以来首次走高 美联储6月FOMC会议纪要显示若经济朝预期发展,将于10月结束QE

  美联储6月FOMC会议纪要:若经济朝预期发展,将于10月结束QE
  美联储6月FOMC会议纪要显示,若经济朝预期发展,FOMC将于10月结束购债;担心投资者对市场过于自满;认为工资增幅小。6月会议纪要提及退出策略,许多委员希望首次加息时或之后,结束债券到期再投资,这与此前的首次加息前停止债券到期再投资不同。
  当美联储加息时,许多与会者支持将联邦基金利率设定为一个区间,而非过去那样的具体数值。这将使美联储最低限度地使用逆回购工具,该工具为的是减少金融市场的扭曲。
  有“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华尔街日报记者JonHilsenrath称,6月会议纪要中,美联储清楚地向市场宣判了QE的“死刑”,目前市场的不确定性在首次加息时点上。会议纪要提醒不要对经济过于自满,这反映出美联储不想给公众太多慰藉,毕竟当前美国经济在很多方面仍处于历史性低谷,全面复苏有待时日。
  美联储6月FOMC会议纪要重点摘要:
  一些美联储官员担心投资者对市场过于自满。
  若经济朝预期发展,FOMC认为将于10月结束购债,10月缩减150亿美元购债额度。
  FOMC认为劳动力市场整体在改善,工资增幅较小。
  美联储官员认为针对额外风险,应使用监管工具。
  FOMC与会者认为美国经济在二季度反弹。
  许多委员希望首次加息时或首次加息后,结束债券到期再投资。
  关于投资者过于自满:
  VIX指数继续下行,接近历史低点。其它金融市场的波动性指数也在下降。一级交易商的调查结果显示,这可能反映了实际波动性低、经济消息普遍利好、货币政策路径的不确定性低、市场参与者认为潜在风险不大。
  关于10月结束QE:
  尽管当前资产购买计划不是预先设定的,与会者普遍同意,如果经济能朝预期发展,QE很可能于今年晚些时候结束。关于最后阶段的缩减QE,是一次缩减150亿美元结束QE,还是先缩减100亿美元再缩减50亿美元,绝大多数与会者认为这是技术问题,对宏观经济不会有实质影响,也与首次加息时点无关。首次加息与FOMC委员会对经济发展的评估有关,看是否朝着预期目标前进。
  关于工资增幅低:
  两位与会者指出,迄今为止家庭净财富上升是消费者支出增加的重要支撑,而工资上涨幅度很小,导致收入增幅有限。他们认为,工资增幅提升和就业人数增加,才能支撑消费者支出持续上涨。
  关于投资者缺乏确定性:
  一些与会者认为,考虑到FOMC政策工具对市场利率影响的不确定性,在货币政策恢复正常化过程中,最好告知公众利率管理范围。
  关于货币政策恢复正常化:
  整体看,与会者普遍倾向采用简单明确的方式将货币政策恢复正常化,这有助于与公众沟通,增强货币政策的公信度。若FOMC委员会于今年晚些时候设计并与公众沟通货币政策恢复正常化的计划,远早于首次加息,那么可能有帮助。
  绝大多数与会者表示,他们希望在货币政策恢复正常化的过程中,更多地了解不同政策工具的效果,许多人支持在此过程中,维持政策灵活性和FOMC委员会的长期运行框架。与会者要求就货币政策恢复正常化问题进行更多分析,同意在未来会议中就此商讨。
  美联储6月会议纪要公布后,美股上涨,10年期美债收益率急跌,黄金随后走高。
  美国MBA抵押贷款申请活动指数为四周以来首次走高
  美国抵押贷款协会(MBA)周三(7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4日当周MBA抵押贷款申请指数为近四周以来首次走高,因抵押贷款购买指数和再融资指数回升。
  数据显示,7月4日当周MBA抵押贷款申请指数增长1.9%至353.9,前值为347.3。
  数据还显示,美国7月4日当周MBA抵押贷款购买指数攀升3.7%至181.7,前值175.2。
  美国抵押贷款协会还在今天的报告中指出,7月4日当周MBA抵押贷款再融资活动指数增长0.4%至1328.9,前值1323.9。
  美国7月4日当周MBA30年期固定抵押贷款利率跌至4.32%,前值4.28%。
  美国抵押贷款协会今天公布的数据还显示,7月4日当周MBA抵押贷款申请再融资份额跌至51.6%,前值52.5%。

[1] [2][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责任编辑:mqk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