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国际消息影响下的金属走势

2014年07月01日 11:24 2553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英国:

  英国金融服务企业第二季获利意外降5%,行业信心仍乐观
  周一(6月30日)英国工业联盟(CBI)/普华永道(PWC)公布的金融业季度调查显示,第二季度(截至6月三个月)英国金融服务机构获利意外下降,主要由于竞争加剧及成本上升,而此前六个季度获利均强劲增长。
  具体数据显示,金融服务企业获利意外下降5%,预期上升30%;费用、佣金或保费收入下降10%,预期增长34%。
  普华永道英国金融服务主管KevinBurrowes称,非金融服务企业和新入行企业试图利用经济状况改善的机会拓展业务,使银行和保险业者感受到竞争加剧的威胁。
  Burrowes称,这暗示英国金融服务业的定价压力将上升。目前行内业者越来越希望与科技企业及新兴竞争对手结盟。
  Burrowes还称,监管仍是主要忧虑,而且是运营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
  尽管如此,企业仍然报告截至6月三个月企业活动增加,行业内对未来的乐观信心也继续高涨。
  约37%的金融服务企业表示,他们对自身企业状况更加乐观,仅9%企业表示不太乐观。
  英国5月央行抵押贷款许可件数连续五个月走低
  英国5月央行抵押贷款许可件数连续五个月走低,录得近一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时新抵押贷款成本有所上升,进一步佐证该国火热的房地产市场正处于降温的状态。
  英国央行(BOE)周一(6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央行抵押贷款许可件数跌至6.1707万件,为2013年6月以来最低,预期6.16万件,前值修正为6.2806万件。
  英国央行还在今天的报告中指出,新批准的抵押贷款利率上升6个基点至3.13%,创去年8月以来的新高。抵押贷款许可件数的持续下滑,抵押贷款成本的走高,表明房地产市场降温迹象或愈加明显。
  英国央行行长卡尼(MarkCarney)在上周公布的金融稳定报告中,宣布采取措施来限制风险较高的抵押贷款,同时防止消费信贷处于不可持续的积累之中。
  据英国房地产评估公司Hometrack称,5月房价涨幅创近五个月以来最慢,因市场对于该国的楼市前景更为谨慎。
  继该国房价在今年1月触及六年高位之后,英国的房地产市场正式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随着楼市火热的发展,市场对于该国房地产市场潜在泡沫风险的担忧情绪升温,再加上英国央行出台措施限制风险较高的抵押贷款,房地产市场出现了降温的迹象。
  数据还显示,英国5月央行抵押贷款增加19.88亿英镑,预期增加16亿英镑,前值修正为增加17.48亿英镑;5月消费信贷增加7.40亿英镑,预期增加7亿英镑,前值修正为增加6.53亿英镑。
  英国央行日内还在报告中指出,5月企业信贷增加34亿英镑,较去年同期仍然下跌3.1%;5月中小企业信贷减少1.52亿英镑。
  央行还在另一份报告中指出,5月M4货币供应月率下跌0.1%,年率下跌0.9%,创2012年12月以来最大降幅。
  此外英国央行还成,海外投资者5月净买入88亿英国国债。
  穆迪:即便抵押贷款拖累英国楼市,经济也不至于出轨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Moody‘s)发表报告称,受英国央行(BOE)管控抵押贷款影响,英国房地产市场可能放缓,这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危害并对银行资产质量带来破坏,但这不足以使经济出轨,银行业也不可能面临“重大损失”。
  穆迪信用政策高级副总裁MarieDiron表示:“根据我们对房价和经济增长的敏感对分析,房地产市场的急剧放缓只会导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在两到三年内略有放缓,不太可能显着地改变经济前景。”
  穆迪继续指出,如果市场遭遇低迷,低贷款比率将会为银行和家庭提供一些保护,目前的高债务水平限制了银行和家庭承受来自收入和就业的负面冲击的能力。
  穆迪认为:“未来一年左右的时间对英国家庭来说是个挑战,因为他们必须在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和升息临近的情况下平衡财务状况。”

[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责任编辑:金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