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国际消息影响下的金属走势
2014年06月27日 11:5 23680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重点新闻
美国6月21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小降至31.2万,略高于预期
美国劳工部(DepartmentofLabor)周四(6月2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6月21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小幅下降,表明就业市场正在改善。
数据显示,美国6月21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减少0.2万,至31.2万,略高于预期的31万,前值上修为31.4万,初值为31.2万。
劳工部称,上周的数据没有受到特殊因素影响。
6月21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四周均值增加0.2万,至31.425万,前值上修为31.225万,初值为31.175万。四周均值已连续几周略高于30万人。自2007年经济开始衰退之前以来,初请失业金人数一直没有持续保持在该水平附近。
数据并显示,6月14日当周续请失业金人数增加1.2万,至257.1万,稍高于预期的257万,前值下修为255.9万,初值为256.1万。
此外,6月14日当周保险失业率回升至2.0%,前值为1.9%。
耶伦表示美联储不会急于加息,依然维持其低利率政策
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利率决议会议对市场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颇有“鸽派女王”作风的美联储主席耶伦(JanetYellen)在此次FOMC新闻发布会上,一如既往地贯彻着其温和派作风,表示美联储不会急于加息,依然维持其低利率政策。
不过人们不会忘记,市场人士真正认清其“鸽派面目”还是花费了一段时间的:
FOMC在今年3月19日公布利率决议之后,美联储(FED)主席耶伦(JanetYellen)举行了上任以来的首次新闻发布会。耶伦告诉一名记者,称在结束量化宽松(QE)政策之后,美联储最早会在“6个月”左右首次加息。新闻发布会结束之后不久,耶伦就匆匆地从一个小房间离开会场,神情冷酷,意志坚决。
听闻此言,市场猛然间被“撞着腰”,经历先前低落行情的美元也陡然“改头换面”,大踏步向上反弹。众多交易商也迅速给出了粗略估算,其中的大部分当时预计美联储最早会在2015年4月份首次加息。而市面上对美联储在2015年加息次数预期增加了1-3次。
不过耶伦在随后的数月中迅速修复了鸽派形象,并重塑了美联储将继续在长时间内维持低利率政策的市场预期。无论是强调就业市场疲软,还是通胀提升只是“杂音”,她讲话的重点又变得清晰可辨,宽松的货币政策仍有必要存在。
受此影响,美元的“狂欢”在还没有达到高潮时就偃旗息鼓,原本受美联储退出QE预期影响而看多美元后市的市场人士也再度吃瘪。
而且即便在美联储内部,耶伦的观点也非得到全数赞同:
费城联储主席普罗索(CharlesPlosser)在周二(6月24日)讲话中表示,美联储目前政策“相对被动”。美联储维持低利率政策合理性欠解释。费城联储主席普罗索(CharlesPlosser)在周二(6月24日)讲话中表示,美联储目前政策“相对被动”。美联储维持低利率政策合理性欠解释。
美联储决策者尚且有人对耶伦此举提出了质疑,担忧上述举措会导致美国通胀走高。面对同僚的质疑,耶伦会不会对决策重心重新洗牌呢?这是希望判断美联储货币政策立场的投资者需要思考的另一问题。
而近期英镑的波动,也是另一个央行立场难以预料的明证。英镑的跌宕起伏也在暗示,许多人认为这位英国央行行长不可靠。一位英国国会议员则指责他的行为“像一个不靠谱的男朋友一样冷热无常”。
但交易员是不是也在追寻不切实际的事情呢?从必须应对高度不确定环境的央行手中拿到确定性。
卡尼周二在议会作证后,英镑应声下跌。他发出的最新讯息是,经济中仍有闲置产能,而且市场低估了经济不确定性。交易员以及一些政界人士认为,这表明他从不到两周前表明的立场开倒车。当时他表示,“加息可能早于市场预期”,该言论推动英镑劲扬。
这并非卡尼首次前后矛盾。年内早些时候,他抛弃了过分简单的“前瞻性指引”。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MPC)当时认为,失业率作为政策指标,发出了关于经济表现强劲的错误信号。而他在6月初的讲话,完全不同于先前关于利率不会在2015年前上调的强烈暗示。
然而卡尼似乎早已为市场打下预防针,在伦敦市长官邸演讲时,卡尼明确表示实际经济数据将决定货币政策。他的最新言论与稍早的表态一样,都含有不确定成分。
实际上,卡尼基本在陈述两个事实。英国央行并不知道未来是怎样的,搞清当前形势也非常困难。
在本轮金融危机之前,从未听说过央行做出利率保证,而当前坚守利率承诺的时代也行将结束。卡尼承认有疑虑,但随着经济复苏,更多央行将恢复见机行事的做法。
投资者还是做好应对无法预测央行货币政策的准备为妙。
[1] [2][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责任编辑:金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