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金融创新力促“绿色债券”发展
2014年06月20日 11:24 2603次浏览 来源: 金融时报 分类: 有色市场
首单碳收益票据的成功发行,不仅填补了国内与碳市场相关的直接融资产品的空白,体现了金融市场对发展国内低碳金融的支持,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直接债务融资工具进一步向多元化发展的方向,实现了推进国内碳交易市场发展以及跨要素市场债券品种创新的双赢。
6月19日,重庆碳排放交易试点正式启动,至此,全国已有7个省市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业内预计,下一步我国碳排放交易将从试点直接进入全国碳排放市场的建设。伴随着碳交易市场的起步发展,在节能环保这一新兴领域对于金融工具的创新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在国外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过程中,碳金融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国内碳交易市场和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同样有赖于金融业的积极介入和积极支持。”在日前由《金融市场研究》编辑部与浦东银行投行部合作举办的“绿色债券——碳收益票据创新”专题研讨会上,与会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碳排放权交易所、能源生产企业就国内碳交易市场业务创新、推动债券市场服务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企业发展建言献策。
来自会议的消息显示,借助于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平台,我国碳金融创新已经迈出重要一步。5月12日,经交易商协会注册,由浦发银行主承销的国内首单与节能减排紧密相关的“绿色债券”——10亿元中广核风电附加碳收益中期票据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并受到市场投资者的热捧。
首单碳收益票据的成功发行,不仅填补了国内与碳市场相关的直接融资产品的空白,体现了金融市场对发展国内低碳金融的支持,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直接债务融资工具进一步向多元化发展的方向,实现了推进国内碳交易市场发展以及跨要素市场债券品种创新的双赢。
债券市场的重大创新
作为国内首个“绿色债券”,如何在一个债券产品中实现碳市场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有效衔接成为关键,中广核风电附加碳收益中期票据产品的结构设计中包含了诸多创新元素。
据浦发银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杨斌介绍,该产品采用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的组合形式,其中浮动利率部分与中广核下属5家风电项目公司在债券存续期内实现的碳资产(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简称CCER)收益正向关联,浮动利率的区间设定为5BP(基点)到20BP(基点),从而实现了债券投资人对于碳交易收益的分享。而浮动利率挂钩发行人特定风电项目碳收益率,也突破了以往浮息债只与定存利率、Shibor等基准利率挂钩的常规,开创了国内挂钩“非常规标的”并推广低碳概念的先河。
“本次碳债券的发行利率为5.65%,较同期限AAA信用债估值低46个BP,充分体现了投资人对附加碳收益的信心。”杨斌表示,这样的产品设计未来可以进一步在国内可再生能源领域批量复制,以市场化手段进一步吸引资金关注并投向绿色产业。同时,债券定价模式的创新也可以在其他贵金属交易、权利交易、大宗商品交易等领域进行尝试。
此外,由于国内碳交易市场尚在发展初期,在产品设计上特别安排了保护投资人的特殊机制。如在CCER购买方违约,减排额已形成但尚未核准等情况下,发行人仍有义务以约定方式模拟计算期间内碳收益额,以此来保证投资者的权益,并督促发行人在票据存续期内进一步规范标的碳资产的经营和交易,控制碳交易市场风险向债券投资者的传导。此外,鉴于企业未来碳收益部分包含了一定企业收益权的特征,通过借鉴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对资产支持票据产品的信息披露要求,发行人与主承销商对产品执行更为严格的信息披露标准。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