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国际消息影响下的金属走势

2014年06月09日 11:11 2360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英国:

  英国4月全球商品贸易逆差89.24亿英镑,较上月有所扩大
  英国统计局(ONS)周五(6月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4月全球商品贸易逆差较上月有所扩大,受较弱的化学物质和制造业出口拖累。
  数据显示,英国4月全球商品贸易逆差为89.24亿英镑,大于预期的86.5亿英镑,前值修正为82.93亿英镑,初值为84.78亿英镑。
  英国统计局称,这只是初步数据,因忽略了对欧盟(EU)价值7亿英镑的石油出口。
  进出口方面,4月出口额下降1.5%,至241.07亿英镑,前值246.31亿英镑;进口额上升0.8%,超过330亿英镑。
  4月,英国对非欧盟国家商品贸易逆差扩大至37.83亿英镑,预期为31.0亿英镑,前值修正为34.18亿英镑,初值为31.90亿英镑。
  对欧盟国家贸易逆差扩大至51.41亿英镑,前值修正为48.75亿英镑,初值52.88亿英镑。
  此外,英国4月整体商品和服务贸易逆差扩大至18.43亿英镑,前值修正为11亿英镑,初值为10.57亿英镑。
  英国4月贸易帐赤字规模扩大因对非欧盟出口下滑
  英国4月商品贸易帐赤字有所扩大,主要因当月对非欧盟国家的出口下滑所拖累。
  英国统计局(ONS)周五(6月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4月商品贸易帐赤字规模达到96.24亿英镑,预期赤字86.5亿英镑,前值修正为赤字82.93亿英镑。
  英国国家统计局称,4月全球商品贸易赤字据估算升至89.24亿英镑。不过英国国家统计局表示数据是估算的,因原始计算中漏了约7亿英镑的对欧盟石油出口。
  若将英国服务贸易盈余纳入,则4月整体贸易逆差会变成18.43亿英镑,高于3月的10.57亿英镑。
  数据还显示,4月商品出口额下降1.5%至241.07亿英镑,其中计入了石油出口。
  英国对欧盟出口额攀升1.3%至124亿英镑,但对欧盟的贸易逆差从3月的48.75亿英镑扩大至51.41亿英镑。
  英国4月对非欧盟国家的贸易逆差从3月的34.18亿英镑升至37.83亿英镑,高于预期的31亿英镑。
  IMF警告英国应该警惕房市过热,必要时应加快升息步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敦促英国遏制风险较高的按揭贷款,以给房市降温,这是至今国际组织对英国地产泡沫风险发出的最强烈警告。
  IMF在周五(6月6日)发布的英国经济年度报告中表示,目前为止英国出现信贷驱动房价泡沫的迹象不多。
  但IMF警告称,这种情况可能迅速发生变化,银行不应再向如此多的购房者发放比他们收入多得多的抵押贷款。
  IMF说:“在资本增值预期能迅速推高家庭负债,进而给金融机构带来系统性风险的这样一个环境里,需要出台更多政策行动。”
  英国财政部和英国央行(BOE)已表示在密切关注楼市。欧盟委员会(EuropeanCommission)本周稍早表达担忧,呼应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忧虑。
  一项指标显示,英国房价过去一年累计上涨逾11%,为金融危机前夕以来的最快涨幅,不过大多数涨幅集中在伦敦及周边地区。上月另一项指标录得2002年以来最大单月升幅。
  采取对应行动的责任落在英国央行肩上。英国央行预定本月稍晚公布半年一度的金融稳定评估报告,届时可能公布更多措施,以控制抵押贷款市场。
  IMF主席拉加德(ChristineLagarde)与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GeorgeOsborne)共同公布这项报告,奥斯本周五稍早表示,如果有需要,英国央行处理房市问题不应迟疑。
  若众措施不奏效,应准备好快速加息
  IMF在报告中指出,英国央行大多未经验证的宏观审慎工具是否奏效,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应该及早、渐进地实施。
  IMF表示,第一步应该是限制银行发放贷款/收入比偏高的抵押贷款比例。如果这个措施无效,英国央行应该限制贷款/收入比及贷款成数,并提高银行对住宅贷款的资本准备要求。
  莱斯银行集团和苏格兰皇家银行已经表示,对于单笔50万英镑(83.95万美元)以上的抵押贷款,贷款额不得超过借款人收入的四倍。
  英国政府和央行如果想要加快收紧抵押贷款的步伐,可能也需要叫停为购房援助计划(HelptoBuy)提供的抵押担保。
  IMF表示,如果这些措施都不起效,英国央行应需准备好加快升息步伐。
  更广义地讲,IMF的看法比一年前要乐观了许多。当时英国经济情况疲弱许多。IMF一些官员当时曾担心奥斯本过于专注在收紧财政政策,而未顾及经济成长。
  IMF称,英国经济已经强劲反弹,且经济成长日趋平衡,预计今年余下时间英国将持续这一势头。
  IMF还补充道,生产力偏弱是未来经济成长的隐忧,不过,眼下英国整体财政状况是适切的。

[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责任编辑:金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