钼铁、钼精矿登陆电商平台 化解行业产能过剩
2014年06月03日 9:25 1830次浏览 来源: 新华社 分类: 有色市场
继近期价格上行之后,钼产业又迎来新利好。5月26日,钼精矿、钼铁同时登上现货电商平台。此举有望促使钼产品贸易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型,节约流通成本,化解产能过剩。
钼是现代工业不可缺少的关键稀有金属,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电气国防、航天航空等领域,号称“合金味精”、“战争金属”。中国是最大的钼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80%的钼用于生产不锈钢、低合金钢等,钢铁行业的持续低迷影响了钼的消费。2013年我国钼精矿产量达11.1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2%,而国内钼精矿年消费量在7万吨左右,钼精矿产能过剩严重。
5月26日,钼精矿、钼铁同日在渤海商品交易所上市。两品种立足于全国最大的钼产地和钼基础原料集散地——河南栾川,意在充分利用栾川的资源优势。渤商所透明、高效、无边界的现货电商平台,打掉了中间环节,有助于企业增加贸易渠道,降低贸易成本,在产能过剩的不利环境下,帮助企业节支增收。
中国钼精矿成本是国外的两到三倍,约1200-1800元/吨.度,而目前国内钼精矿价格仅为1400-1420元/吨.度,处于三年来的低位。年初至今,国际钼价涨幅超过40%,国内钼价却只有小幅上涨。国内外钼价倒挂,原因在于中国从2005年起逐步取消了各种钼产品的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贸易,钼产品出口则受到出口配额和较高的关税限制,钼产业基本处于“进不来、出不去”的状态。相对封闭的市场,避免了中国钼价受国外市场炒作影响,但也导致过剩产能无处消化。
3月份WTO对中国钼等产品出口管理措施做出裁决,业内认为我国有可能减少对钼出口的限制。渤商所已获央行批准开展跨境交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境内外企业可在该平台直接对接。若出口政策放开,渤商所平台有望成为钼产品出口的快速路,实现境内外市场有机联动,为钼产业引入活水。
责任编辑:金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