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2014年05月29日 14:40 1342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政策法规

  为切实做好2014年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规定,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皖政〔2012〕84号)和《安徽省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皖政办〔2012〕69号)有关要求,结合2014年汛前地质灾害调查情况,经省政府同意,制订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安徽省气候中心预测,2014年汛期全省降水量总体接近常年同期水平,其中沿淮淮北和江淮之间北部较常年偏多,其他地区较常年偏少。根据我省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点和近年来地质灾害发生发展规律,预测2014年全省地质灾害发生的数量总体接近常年,灾情比2013年严重。灾害类型仍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其次为地面塌陷。
  二、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一)重点防范区域。
  2014年全省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为皖南山区、大别山区、沿江丘陵地区、皖北采煤塌陷区和部分旅游风景区。皖南山区重点防范区域为:歙县、休宁县、祁门县、黟县、黄山区、屯溪区、徽州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绩溪县、旌德县、广德县、泾县、宁国市、宣州区;大别山区重点防范区域为:金寨县、霍山县、舒城县、岳西县、太湖县、潜山县、宿松县;沿江丘陵地区重点防范区域为:铜陵市、怀宁县、枞阳县、贵池区、繁昌县、含山县、庐江县部分地区;皖北采煤塌陷区重点防范区域为: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阜阳市、淮南市;部分风景旅游区重点防范区域为:黄山、九华山、天柱山、齐云山、天堂寨等。
  (二)灾害类型及受威胁对象。
  皖南山区、大别山区重点防范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沿江丘陵地区重点防范地面塌陷(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局部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江淮丘陵局部地区重点防范地面塌陷(岩溶塌陷、采空塌陷)、滑坡、崩塌和膨胀土变形等地质灾害;皖北采煤塌陷区重点防范采煤塌陷等地质灾害;风景旅游区重点防范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受威胁的对象主要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镇、村庄、学校、医院、重要交通干线、江(河)湖岸、重大(要)工程建设项目以及农村山区切坡建房等。重点监控对象主要为大中型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和人口密集的城镇等。
  (三)重点防范期。
  重点防范期为5月至9月,此外特殊气候变化时期也是重要防范时段。
  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进一步强化地质灾害防治责任。
  各级人民政府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分管负责人具体负责。要认真落实省政府与各市政府签订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将本行政区域内已发现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灾害治理、日常监测、灾前组织避险等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对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引发或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要督促建设单位将治理、监测和预防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当地人民政府做好监督、检查工作。重点防范区域各市、县要结合实际,制定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于5月底前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二)开展地质灾害排查、巡查和督查。
  各地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在汛前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排查,逐点落实监测预警和防治措施;对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按照地质灾害数据库填写要求及时报送相关信息,并纳入群测群防网络,落实监测人员和防治措施。重点防范期间,各级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城镇、学校、居民点、交通干线、旅游景区、重要工程等进行巡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各项防灾措施落实到位。省国土厅等有关部门要派出督查组,对重点防范地区进行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对玩忽职守,不及时解决排查、巡查和督查中发现的问题,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