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国际消息影响下的金属走势

2014年05月29日 10:11 2417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欧元区:

  欧元区4月货币供应M3年率续升0.8%,但不及预期
  欧洲央行(ECB)周三(5月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4月货币供应M3年率续升,但升幅不及预期。
  具体数据显示,欧元区4月货币供应M3年率上升0.8%,预期上升1.1%,前值修正为上升1.0%,初值上升1.1%。
  欧元区4月私营企业贷款年率下降1.8%,预期下降2.1%,前值下降2.2%。
  此外,欧元区至4月三个月货币供应M3年率上升1.0%,前值修正为上升1.1%,初值上升1.2%。
  欧洲央行已经将利率水平降至0,向银行体系注入了超量的流动性,且扩大了为提供资金而接受的资产总量,但到目前为止,这些措施并未能够使资金顺利进入实体经济。
  M0=现金(通货),M1=M0+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包括定期储蓄存款),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
  货币供给报告成为较为重要的事件,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或者减少,反映出市场上资金的增减,货币供应多,对经济有利,反之,表明经济活力下降,对欧元不利。
  欧元区5月经济景气指数升至102.7,通胀预期亦上升
  欧盟委员会周三(5月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5月经济景气指数升至近三年高点。
  具体数据显示,欧元区5月经济景气指数升至102.7,创2011年7月以来最高,预期为102.2,前值为102.0。
  5月企业景气指数升至0.37,高于预期的0.30,前值修正为0.28,初值为0.27;工业景气指数升至-3.0(负3.0),预期为-3.9,前值修正为-3.5,初值为-3.6;服务业景气指数升至3.8,符合预期,前值为3.5。
  分析人士指出,5月经济景气指数的反弹表明企业对乌克兰危机的担忧有所减弱,但这还不足以阻碍欧洲央行(ECB)在6月5日的会议上采取行动,原因是尽管信心自2012年末以来不断稳步改善,但这尚未转化成强劲的经济增长。
  欧盟委员会并公布,欧元区5月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升至-7.1,符合预期,4月终值为-8.6。
  5月消费者通胀预期亦上升,该指数从4月的7.5升至9.6。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基(MarioDraghi)此前暗示央行准备好采取行动来应对低通胀。
  生产者物价预期指数亦走高,从4月的-1.3小幅升至-1.2。
  欧洲央行考虑6月采取行动,助推经济景气指数攀升至近三年高位
  鉴于欧洲央行考虑6月采取行动,旨在避免通货紧缩,以及提振经济全面复苏,欧元区5月经济景气指数攀升,录得2011年7月以来的高位。
  欧盟委员会(EuropeanCommission)周三(5月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5月经济景气指数升至102.7,预期102.2,前值102.0。
  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基(MarioDraghi)本周发表讲话,暗示央行目前正在研究采取何种流动性措施,进而帮助企业和家庭信贷恢复增长,从而刺激就业和经济复苏。
  尽管欧元区经济增长依然乏力,且通胀远不及欧洲央行目标位的一半,但是欧元区经济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增长。
  丹斯克银行(DanskeBank)分析师PernilleBomholdtNielsen称,与消费者信心和商业信心一样,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正在改善。
  PernilleBomholdtNielsen还补充道,经济景气指数的改善,将逐渐释放投资和耐用品的需求,进而引导下半年经济更为强劲的复苏。
  数据还显示,欧元区5月工业景气指数升至-3.0,预期-4.0,前值修正为-3.5;5月服务业景气指数升至3.8,预期3.5,前值修正为3.5。
  鉴于欧盟统计局早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一季度经济增长近乎持平,再加上欧元区通胀回升幅度有限,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预期欧洲央行将在6月会议上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
  欧盟统计局将于6月3日公布5月通胀初值,以及4月失业率数据。欧盟委员会则预计欧元区2014年经济增长1.2%,2015年增长1.7%。
  欧盟委员会还在今天的报告中指出,欧元区5月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7.1,创下2007年10月以来的高位,预期和初值-7.1,4月终值-8.6。

[1] [2][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责任编辑:金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