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改革应以资本市场为重要依托
2014年05月21日 9:58 4734次浏览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分类: 重点新闻
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在一些重点行业和地区加快推进,一些问题和担忧也随之而来,如定价是否合理、资产是否清晰、激励是否到位等,改革的道路无疑需要进一步探索。一个较明确且正逐步形成的共识是,混合所有制改革应以资本市场为重要依托,甚至是主要实现平台。但这并不意味着混合所有制改革要以上市为主要途径,资本市场可以提供多元渠道实现国有资产证券化率提高。
发展混合所有制与国企改革存在密切联系,除了国企让出部分股权给民企、外资、个人等,还包括社会资本主动拥抱国企,比如二级市场增持、举牌,管理层、员工持股或协议收购部分股东持有的股权,也包括国企主动收购民企、外资企业的股权。
在此过程中,相关市场主体是否愿意“混合”、如何“混合”无疑是难点,必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充分尊重市场意愿。国企拥有政策和资源优势,一般情况下并不愿意引入外部股东,但现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并不仅仅是受到自上而下的推动,更是国企自身面临一定的经营困局和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下的必然选择。因此,关键是如何进一步调动市场各方的积极性,最终让各方实现共赢。
如果以资本市场为改革平台,则可以大幅提升改革的包容性。一是定价的公允、合理。只有实现市场化定价,才能既防止国资流失,也不让社会资本高价接盘。资本市场的信息透明度较高,信息披露较充分,受到监管部门、媒体、公众、股东等各方的强力监督,资产状况更加清晰,定价相对市场化,各方的接受度远高于暗箱操作和私下交易,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权力寻租情况的出现。
二是借助资本市场,民营企业可以发挥杠杆效应,跨越资金门槛。国有企业的规模一般较大,动辄上百亿元,资金实力小的民营企业只能望洋兴叹,而上市企业则可以通过再融资募集资金用于并购,还可以联手PE上演“蛇吞象”。在上一轮国企改制中,PE的参与就缔造了中联重科、石药集团、中国玻璃、双汇集团等诸多经典案例,最终能通过资本市场退出是PE参与其中的动力所在。
需要强调的是,借助资本市场发展混合所有制并不简单等同于要推动国企整体上市,一些地方提出要实现企业集团整体上市、将提升资产证券化率等同于上市率的做法实际上是走进了误区。当前市场低位徘徊,大量国企整体上市只能带来灾难性结果,成为市场难以承受之重。
混合所有制改革以资本市场为重要依托,并非仅以A股为主战场。资本市场还包括新三板、区域股权市场等多个层次,产权市场也应当是中国特色资本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很多未上市国企可以直接到产权市场进行交易。资产经过评估后进行挂牌交易,通过市场化的交易过程发现其真正价值。
从资本市场角度看,为了更好助力混合所有制改革,自身也应当加快建设多层次股权市场,进一步完善市场在投融资、定价、并购重组等方面功能。尤其要重视强化信息披露,沪深交易所的信息披露相对更充分,仍存在进一步提升空间,其他层次的市场在这方面更是有大量工作要做。同时,应尽快培育私募市场,推动PE发展壮大,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进一步支持。可以预期,在助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资本市场也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